时论广场》美国朝野罕见一致的「新华盛顿共识」 (洪奇昌)

期中选举不论选举结果如何,美国朝野对中政策基本方针并未改变,甚至可谓之「新华盛顿共识」。(图/达志影像)

美国参众两院期中选举还在开票阶段,从目前情势观之,民主党应确定失去众议院多数,而参议院选情仍在胶着;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选民在期中选举关注的议题仍以内政为主,而不论选举结果如何,美国朝野对中政策基本方针并未改变,甚至可谓之「新华盛顿共识」。

从目前开票结果看来,可以预期,若共和党最终取得众议院多数,少数较极端川普派众议员可能对共和党议长人选发挥「关键少数」的影响力,且对拜登政府产生制衡。但在参议院,选情虽仍胶着,不过民主党在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及乔治亚洲仍有领先优势;换言之,民主党还有机会保住参议院多数席次,拜登政府的政策仍可持续,不至于提前跛脚。

相对之下,川普派的候选人在此次期中选举表现差强人意,就算共和党最终赢得众议院多数,甚至拿下参议院,但结果绝非预期的「红潮」(Red wave)大胜。此结果意味着川普的政治风格一定程度地引起美国社会疑虑,后果可能致使共和党党内初选阶段,选民可能更偏好支持川普以外的候选人,进而会影响川普投入2024年总统选举的可能性。共和党人若想乘势夺回白宫仍有较大挑战。反之,拜登和民主党阵营士气为之一振,拜登竞选连任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若从选举结果观察美国未来政策方向,据相关出口民调显示,影响选民投票偏好的因素聚焦在内政议题,如通膨、堕胎、枪枝等。而值得关注的是,即便美国政党与社会在内政议题上有较大分歧,美国朝野政党和社会在中国政策领域仍罕见地展现出高度一致性。

日前,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沙特(Robert Sutter)甚至提出了「新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一词,用以形容当前美国跨越保守派、自由派,跨越民主党、共和党,跨越行政与立法部门,一致对抗中国的现象。由此我们可预期,此次期中选举不仅不会影响华府的中国政策基调,共和党主导下的众议院甚至可能推出更为强硬的对中政策。

「华盛顿共识」一词原是1980年代美、英等国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IMF)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所推广的全球政经秩序。华盛顿共识提倡以金融与贸易自由化、私有化、去管制化、保障财产权等措施为核心的自由开放市场经济,同时也强调以自由民主政治体制转型作为此一经济发展路线的制度基础,以之做为后进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的药方。

2001年,西方国家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样带有着前述动机。西方先进国家期待借由把中国拉进西方经贸体系带动中国经济发展后,继而能促进中国朝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体制转型。然而,后续中国的发展路线显然和西方的期待大相迳庭。

众所周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以「世界工厂」、「世界市场」之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成果。但一如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所揭示,随着中国综合实力崛起,习近平时代的中共更无意听命于西方价值主张。到了2022年《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用「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之际,更再次宣示了「中国模式」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要走有别于西方的道路,还要进一步将「中国标准」扩散并推向主导国际政经秩序的地位。

由于「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强势一党专政、强调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强调政府高度管制的市场经济等特征,皆和「华盛顿共识」所宣扬的发展模式背道而驰,甚至对当前国际社会所共享的主流政治、经济与社会制度与价值观产生对抗;当年「拥抱熊猫派」(Panda hugger)尝试「拥抱中国继而改变中国」的想像已然不切实际;取而代之的,便是2017、2022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所揭橥的,中国已是美国最主要的战略对手,是美国「后果最为重大」的地缘政治挑战。我们必须认识到,美国以竞争(Competition)、对抗(Confrontation)为基调,或许保有部分合作(Cooperation)空间的对中政策,也就是「新华盛顿共识」,势将影响未来10数年的国际政治与两岸关系发展。

(作者为前海基会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