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思-再见了 华盛顿共识

当新兴市场国家正为热钱涌入而「奋勇抗战」,阻止货币升值,甚至已有国家祭出资本管制措施时,国际货币基金(IMF)出乎外界意料的说出:建议实行资本管制,做为避免新一波金融风暴的方式之一。闻之令人讶异不已,做为「华盛顿共识核心教条之一的「资本自由化」,似乎逐步被扬弃。

因斯主导的布列森林体系中有三大国际经贸机构,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及战后多年才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WTO)。其中,IMF负责的是国家总体经济事务。凯因斯理念强调市场失灵政府介入的角色,但到八○年代后,却被百分之百的自由市场理念取代。

这一套被称为「华盛顿共识」的政策,包含资本自由化、财政纪律国营事业民营化、贸易自由化、取消对市场监管…。提倡者当然是美、英等自由市场信奉者,而做为美国理念与势力延伸的IMF与世银,当然对此奉行不渝。不论是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或经济发展落后而需要贷款协助发展的国家,IMF与世银都会祭出这套教条做贷款的前提─甚至,许多时候还会要求政治民主化。

但这种不顾各经济体发展差异,一味要求开放与自由化,时常反而导致灾难。曾担任世银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史迪格里兹,就是对此批判最力者。他批评这些喊自由化人士「伪善」加推动方式不当,为被援助国带来灾难,其造成的社会与经济后果难以估量。他写了厚厚的一本书,以各种实例说明IMF推动华盛顿共识的失当,他认为这些推动者头脑简单」。

不过,近十年来,以中国为首的「不自由资本主义」的崛起与兴盛,特别是金融海啸,「自由化」成为某种程度的「污名」后,华盛顿共识受到严重的挑战。对过去必须仰IMF鼻息的开发中国家而言,正如前巴基斯坦总统穆夏拉夫曾说「中国过去廿年的经济奇迹,是像巴基斯坦这样发展中国家的灯塔」。

是的,北京似乎更成为一个「明灯」,「北京共识」|政府可以不民主;汇率利率、贸易都可不自由化,但循序渐进,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表现|取代华盛顿共识。

最近出版的一本书「北京说了算?」就是对北京共识逐渐取代华盛顿共识,表达最深沉忧心的代表作作者哈尔珀引用世银报告指出,接受IMF「援助与药方」之国家,大部分经济仍一团糟,有些甚至比过去还烂。趁虚而入的北京,则以「爽快」的借贷援助受欢迎。一些非洲国家领袖就说,跟世银讨论五年才签的约,与北京三个月就搞成;「西方统治者总是妄自尊大,心中只有自己…,中国却恭恭敬敬把你当个国家来打交道。」

上周,IMF的高级官员说「中国的投资对非洲来说,是件好事」。中国对非洲国家的贷款、援助及投资,显然比华盛顿共识的贷款,来得有效、好用。华盛顿共识并没有错,错的是「教条式的华盛顿共识」;在有了竞争者北京共识后,看来,教条式的华盛顿共识大概要被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