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美中疫苗外交战在东南亚升温(苏泳霖)

菲律宾所有参与东京奥运的运动员皆接种了中国科兴疫苗。图为5月28日菲律宾运动员接种科兴疫苗。(新华社)

疫情加重的越南近日获得美国捐赠300万剂的莫德纳疫苗,而近1个多月来,东南亚有4国先后决定不再使用陆制科兴疫苗,虽然各国的理由不一,也没有刻意将停用科兴的决定做出政治化论述,但结合拜登上台后美国采取多边主义围堵中国的策略,可以从中嗅出美中「疫苗外交战」升温的味道。

今年6月7日,新加坡卫生部宣布全国疫苗接种数据只计入莫德纳和辉瑞两款,故已施打科兴疫苗的近2万人被排除在外。7月12日,泰国政府宣布将为接种科兴疫苗的民众补打AZ疫苗,以增加对变种病毒的免疫力。几乎同一时间,印尼政府决定为接种科兴的医护补打莫德纳疫苗。7月15日马来西亚政府亦宣布,该国购入的科兴疫苗打完后将不再进口,以打BNT疫苗为主。

简单分析,可以厘清东南亚4国不用科兴疫苗的三个原因:第一,缺少科兴疫苗对Delta变种病毒的保护率数据。第二,原有科兴疫苗存量已消化完毕,不再进口新的批次。第三,尝试混打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以增强保护力。从表面看,上述三点原因的确是基于科学和现实情况,尽管科兴和国药这两款陆制疫苗一起被列入WHO认证清单,但由于临近印度的东南亚是受到变异毒株影响最大的地区,当地透过政策调整,采取更有针对性、保护力的措施应对Delta病毒,本无可厚非。

然而,看似科学的决定背后,有两个重要政治层面的原因被忽视,而这两个原因恰好牵涉到美、中围绕着全球领导力、影响力的激烈竞争。首先,促使东南亚4国做出停用陆制科兴的决定,主要是美制辉瑞、莫德纳疫苗「后来居上」成为供货主力品牌,这与美、中两国的疫苗策略密切相关。疫情爆发后,美、中疫苗研发几乎同时启动、同时审批、同时施打,但由于美国本土疫情严重、大陆疫情轻微,故美国在国内施打覆盖率达标后,再启动对外供货;而大陆选择先将陆制疫苗向传统友邦和「一带一路」重点国家供货,自身疫苗施打初期则较慢。

但今年大陆入境检疫出现零星「破口」,进而导致本土疫情局部爆发后,在官方强力推动下,目前大陆「冲刺」的目标是在年内达成70%以上的「免疫屏障」,而这对包括科兴在内的陆制疫苗的供应压力就陡然增大,必然会影响到后续对海外的出口和供货。借助这个「时间差」,美制疫苗后来居上,弥补了半年前因大陆「先下手为强」对外提供疫苗而造成的劣势。

其次,科兴疫苗在东南亚逐渐遇冷,也可能和美方正在筹组排除陆制疫苗的「接种者免检疫入境小圈子」有关。向来在美中之间保持灵活身段的新加坡,此次将科兴疫苗排除出全国疫苗接种数据的举动,十分耐人寻味。同样,今年4月时欧盟成员匈牙利采认国药疫苗,但7月初欧盟为恢复自由跨境流动而推出的「新冠数位证明」却排除了两款陆制疫苗,这背后有无政治因素,不言而喻。

具有美国遏中色彩传统的东协,虽在RCEP上展现出拥抱中国市场的姿态,但在拜登政府重拾多边主义的背景下,仿效欧盟在自由跨境流动的疫苗清单中排除陆制疫苗的可能性不容低估,东南亚4国短期内先后表态停用科兴可能就是预兆。(作者为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