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消弭两岸隔阂 从恢复文化交流开始(赵麟)

作者4月间赴大陆安徽财经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联合大学5校演讲。(图取自维基)

去年11月,我经由学术界友人引介,接到大陆安徽财经大学口头联系,邀我在今年4月间前往该校,演讲两岸关系与中美博弈格局。

我与该校素无联系,乍接此讯,初感讶异。安徽我从未去过,但诸如曾国藩、刘铭传与胡适等历史名流,俱为皖省人氏,令我神往;而且两岸关系与美国问题,本属我以往专业及目前大学教职主题。秉此一念,我回复接受该校邀请。但旋获主办方表示:其余数所高校(大陆对大学的别称)也有意邀我趁便前往演讲。由于我台北尚有他务,不能羁留大陆太久。经过协调,洽定4月9~14日先后往访安徽财经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联合大学5校。

启程前夕,北京企业界高管智库「四为学堂」希望我停留最后一站北京时,也为该智库50多位各企业高管成员演讲与交流。

由于这是我首度在大陆公开演讲两岸关系,而且在台湾大选过后,时间格外敏感。经过深思,我订了个四平八稳的讲题:「两岸关系的回顾与前瞻」,但其中涵盖了陆人高度关切的中美关系与美国大选。

综合这次大陆「五高校、一智库」的公开演说与答问,加上每天午晚餐席间与各单位相关主管的交谈,陆方人士的询问很多。我归纳他们的重点问题如下:

一、台湾大选蓝白合破局的关键原因为何?其中美国有无扮演角色?二、国民党为何在台湾社会得不到青年的共鸣?这次「马习二会」显示马前总统与国民党高层间的沟通似有卡卡?三、金门陆船事件中,蔡政府的强硬对陆政策,到赖清德上任后是否会转变?四、蔡总统任内对美国甚为扈从,是否有把柄握在美国手里?五、台湾青年为何从民进党转向柯文哲?民众党大选失利后因为政治资源不多,是否会逐渐泡沫化?

六、两岸如何基于文化的共通性来促进政治主张殊异认知的拉近?七、两岸在高端晶片方面有无合作的可能?如何避免现有的国际阻碍?八、中华民国过去高呼「反攻大陆」口号,却逐渐成为空话。反观大陆目前高呼的一些政策主张、口号,将来是否也会落入同样情境?九、如今中美对峙情况严峻,中国驻美外交官如何推展工作?十、中国应该增进跟俄罗斯与北韩的密切关系吗?

由于身在大陆,上述的这些问题,有些我可据实回答,有些我只能轻描淡写,有些我则不便回答。不过,从各该问题被提出的过程中,我有下列的感想与体会:

一、大陆目前在高度管控氛围下,陆人不敢就其内部政治与经济问题,公然询问外人意见。上述第八个问题是个例外,来自一位年长观众,显示资深陆人的心中感慨。

二、陆人对于台湾政党与大选的议题相当关注,但由于两岸缺乏制度性管道,所获讯息大多来自台湾媒体与网红名嘴,再者就是大陆小粉红之类的网红二手传播。其间的可信性可想而知。

三、显然因为美国这几年来在全球炒作的「反中套餐」,大陆疑美甚至反美的情绪甚为普遍。我沿途停留各地,几乎每个人问及我蓝白合破局时,都怀疑是「美国人搞的」。这让我联想到,台湾只要出现负面事件,民进党媒体或政客们大多推给「阿共干的」。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大陆各界,「70后」(1970年代出生)甚至「80后」逐渐接棒。他(她)们虽然受制于中共的意识形态,反对民进党与「台独」;但私下对于两岸关系的看法不同于上一代,尤其教育程度或国际观水平较高者。甚至高校学生也有较具自由派思想的愤青,只是不便公然表态。

总之,大陆不是铁板一块。赖政府若想消弭当前严重的「两岸隔阂」,撇开地缘政治与中美博弈等复杂因素不谈,可从单纯的恢复两岸文化交流开始,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作者为前大使、国立清华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