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自造真相 民进党转型不正义(包正豪)

促转会。(本报系资料照片)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春秋》里的这段话,不仅成就千古成语,用在台湾政治生态上更是贴切。每次政坛上喊出改革,推动「改革」的翻云覆雨手,永远都颂赞制度原型的美好,但却总是只撷取能让他获得政治利益的部分来实施,终于使得台湾政治、司法、社会等等各方面的「改革」,都只是徒具其形,而实际上什么都没改革,甚至愈改愈烂。尤有甚者,是志不在改革,而是假借名义来打击异己。

与世界其他国家真心推动转型正义的经验不同,民进党政府义正词严地宣称:「转型正义不是为了清算斗争,而是要揭露历史真相,让社会找到和解的可能。」在取得道德制高点后,实际作为却和揭露历史真相与社会和解的目的风马牛不相及,反而是将历史硬生生地切断,高喊「没有真相就没有原谅」,然后去脉络化且选择性地公布过去威权时代的政治档案,而诠释的方式更是极其武断地将所有过错都归咎于特定政党。

虽然威权统治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但民进党的转型正义却不是为了发掘真相,而是自己创作真相,然后再套在每一个能够让自己攫取政治利益的个案上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历史有其脉络,而功过是非总是难以一刀切地论断,要评价事情的对错,总应该考虑当时的历史脉络,而不是后见之明的大言不惭。就像蔡英文总统自己说的:「威权时代不是每个人都选择服从吗?」如果我们不考虑威权统治时期的历史脉络,全凭自己的好恶来诠释判断是非,那又怎么会有真相,又何尝能够原谅!

于是乎,台湾版的转型正义没有达到修复社会伤痕的目的,更遑论期待,更精确的讲法是幻想当中的社会原谅,反而因为操弄转型正义这个名词,用简单粗暴的「非黑即白」二分法,把转型正义当成政治斗争的武器,反而激化社会冲突,流毒无穷。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历史总是不断地轮回交替,没有谁能够永远一直占便宜的。早就习惯享受转型正义所带来政治红利的民进党,没想到竟然会有自己人是转型正义对象的问题出现,瞬间被「线民事件」给搞得手忙脚乱,一时之间进退失据。令民进党感到尴尬的是,这些都还不是万恶的国民党爆料的,而是党内同志自己承认或是曝光的,想要归咎是国民党操弄都没办法,只能陷入难以自圆其说的窘境。

所以这是国民党洗白的好机会吗?当然不是。「洗白」这两个字根本不应该出现在转型正义的过程当中,如果任何人想要利用这个机会去洗白,就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这是转型正义真正转型的好机会,重新思考转型正义应该如何推动,并扬弃利用转型正义来打击政治对手的卑劣手段,让转型正义回归到历史真相的发掘,让我们知道在那个时空环境下的种种不得已。

唯有直面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在当时历史脉络下去检视曾经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引发的后果,然后再给予相对公正的评价,才可能有所谓接近真实的真相,才真正会有社会和解的可能。只不过,这样的期待非常可能只是奢望,尝尽政治甜头的政客们又怎会放弃这唾手可得的政治操弄利益呢?恐怕还是转型不正义吧!(作者为淡江大学国际事务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