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裝PFAS致癌 外食族風險高

装盛薯条、鸡块的吸油纸袋,看似安全,恐也隐藏致癌风险,专家表示,表层涂料可能为含氟化学物质,如长期接触,恐提高罹癌风险。本报资料照片

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质(PFAS)在日常环境中几乎无所不在,常用于食品包材、家具与衣物等表面涂层,种类超过万种,已被视为致癌物质,因具有稳定性高、难以分解、生物累积性等特性,长期接触,恐危害人体健康,祸延子孙。专家呼吁,国内应尽速订定PFAS残留容许值,食药署表示,将参酌国内外最新研究、管理资讯,并评估实际运用状况,优先管制污染风险较高的成分。

台湾科技媒体中心(SMC)昨天召开线上记者会,邀请多名专家学者讨论PFAS管制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台大环境工程学研究所特聘教授林郁真表示,PFAS广泛运用于装油炸物的纸袋与纸盒等食品包材、纺织品、化妆品,以及医疗用品、消防泡沫、电子及半导体制程、塑胶制程等工业产品。

台大食品安全与健康研究所助理教授罗宇轩指出,外食族为PFAS高风险族群,举凡炸物专用的吸油纸、防油纸袋就可能涂上一层含氟化学物,再者,台湾人习惯食用动物内脏,这也增加接触风险。

「PFAS直接影响生殖器官,甚至造成代间传递」罗宇轩说,PFAS干扰人类睾丸细胞的生理运作,影响生殖荷尔蒙平衡,孕妇在怀孕期间暴露在PFAS之下,就可能影响男宝宝日后精子品质,增加睾丸癌风险,至于女宝宝则可能出现不孕症、乳癌、性早熟等。

林郁真指出,欧盟食品安全局已针对PFAS的四大主要物质(PFOA、PFOS、PFNA、PFHxS)拟定人体每周可耐受摄入量,标准为四点四ng/kg(奈克/公斤),而美国正在评估饮用水管制浓度。

由于PFAS关乎产业发展,如欲制订法规标准,需跨部会沟通协调,林郁真认为,很难做到全面管制、禁用,建议先了解国人暴露风险途径,如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并评估产业结构,针对毒性较强、致癌风险较高的PFAS物质进行管制。

对此,食药署副署长林金富表示,将参酌国内外最新研究、管理资讯、业者运用状况,拟先针对污染风险较高者纳入管制。科技部已着手研究,优先锁定纸及纸板类等食品接触包装,预计于本年度完成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