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专栏》务实台独正式登场

中华民国第16任总统、副总统宣誓就职典礼20日举行,新任的赖清德总统(右)宣誓就职,由司法院长许宗力(左)监誓。(台北市摄影记者联谊会提供)

总统赖清德就职演说如何表述两岸关系,观察的重点在于他是否依循前总统蔡英文路线?还是更往实质台独前进?他延续的是2016年的蔡英文版?还是2021年的蔡英文新版?

2016年蔡英文首次就职,演说强调「新政府会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2021年蔡英文的双十国庆演说则在提出「四个坚持」时,表态「坚持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两者最大的差异是,2016年蔡演绎的「中华民国」,领土包括中国大陆,依法为中华民国的大陆地区;2021年蔡定调的「中华民国」则是与中国大陆完全无关的国家。

蔡英文的转变有其脉络,2016年的演说有三特点:第一、高举《中华民国宪法》与《两岸条例》。第二、她还提到九二共识议题,打擦边球:「我尊重(九二会谈)这个历史事实」,期待北京将其理解为「没有九二共识四个字的九二精神」。第三、除此之外,提到中华民国领土与主权时,更提到东海、南海。三项说法都围绕着宪法的一中概念,与国民党的公开立场「一中各表」有差异,但距离不远。

2020年蔡英文第二次就职演说时,「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仍在,但关于九二会谈的说法,连同东海、南海都消失了,2020年的讲话距离宪法的一中概念比2016年远。之后2021年的双十讲话,蔡英文说「彼此约定,永远坚持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她说的不是中华民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互不隶属,而是「两个国家互不隶属」,描绘一个与中国大陆没有关系的中华民国。

赖清德延续的就是这个渐进的路线,而且比蔡英文更往前一步。

在就职演讲开头第二段,赖清德说「中华民国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与马英九政府的「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不一样,此处「中华民国台湾」取代了「中华民国」,表明了是与「中华民国」不一样、借壳上市的政治实体。在演讲第三部分「民主台湾,世界和平舵手」里,赖清德强调「四个坚持」,而「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这个具体关键的表述则凸显在第六部分。

赖清德的讲稿不走蔡英文段落分明的风格,在几个段落最后的言语都拉回到其对中国大陆的态度,意即「抗中保台」是他的主轴。台湾舆论提到赖清德也讲到了《中华民国宪法》,但这几个字出现反而是让他挪移概念,用来证明「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这与蔡英文两次就职演说谈的《中华民国宪法》不一样。

亦即对赖清德而言,中华民国台湾是与中国大陆完全无关的国家,宪法对他而言不会是个承担「一中」概念的包袱,他已经将其转换为服务其政治理念的工具。

赖清德比蔡英文更往务实台独、只做不说的路前进,但他没有提出清楚的路径图,在当下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到底有何本钱务实台独?赖清德演讲提了美国《印太安全补充拨款法案》的立法,这点与蔡英文也不一样。

谈到美国与两岸关系,蔡英文两次的就职演说顶多只概念性地说与美、日、欧的共享价值、伙伴关系,而赖清德则具体指出项目。但是,可以讲出嘴的项目却只是美国立法机关的法案,而且是实益有限的政治姿态而已,这个靠山很空虚。赖清德的笔法,要不就是幕僚尚未成熟,该刻意含糊处不懂得遮掩,要不就是真盘算不出台湾能从美国得到多少具体筹码。

蔡英文执政8年完全亲美,因为与美关系是她镇住党内各派系的资本,否则作为民进党的外人,她无法招架党内牛鬼蛇神。赖清德若走台独路,完全以白宫的意志为意志是不够的,美国不敢公然支持台独,赖清德得偶而试探、脚尖逾越美国底线。蔡英文让美国完全放心,从没有意外,陈水扁则是搞得让小布希痛骂。若作为务实台独工作者,赖清德介于两者之间,有潜力成为美国大选后中美关系的灰犀牛。

(作者为东吴大学全球华商研究中心咨询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