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夫忘恩骂妻 她搥胸大哭...突被熊抱「老婆对不起!」

▲65岁的张荣德60岁确诊失智,妻子徐碧莲一直细心看顾他。(图/记者严云岑摄,下同)

记者严云岑/专题报导

「我们要等等要坐什么回家捷运好吗?」63岁的徐碧莲轻声询问站在身旁的高大男子,他满头灰发,戴了一副银框眼镜,脸上带着如孩童般腼腆的笑容低声回答:「好。」徐碧莲介绍,这是她65岁的丈夫张荣德,确诊失智至今已近6年,从会突然暴怒、离家出走,到进入瑞智互助家庭后,情绪逐渐稳定,「现在他只要有歌唱,就很开心了」。

徐碧莲回忆起丈夫确诊失智症的经过,平静语气中带着些许感伤,「他是在2012年农历春节确诊,原本只有感觉到他讲话口吃,出门忘了带钥匙,有时开车也会忘记下交流道,但因为他工作繁忙,拖了一年多都没去检查。初一那天,我们本来要回南部拜拜,我还在收东西,他就突然跑上来说『撞车了』,这时我才觉得他真的出事了」。

▲离开瑞智互助家庭前,徐碧莲耐心询问张德荣等等要搭什么交通工具。

徐碧莲提到,事发当下,她与儿女讨论后,决定立即带先生到医院检查,在经过脑波检测与问卷等一系列评估后,确诊为轻度失智,「听到后真的觉得晴天霹雳,我一直以为他只是记忆力不好,没想到这么严重。后来医师又跟我说,他是因为左脑萎缩部位刚好伤到语言这块,才会出现沉默、口吃等症状」。

既然确诊事实摆在眼前,徐碧莲只能咬紧牙关面对。看着丈夫记忆一天比一天衰退,甚至出现狂躁、不安等症状,她也只能耐心安抚,但也曾经一度被气到捶胸痛哭,而丈夫的反应,却让她在失智卷起的狂潮中感到一丝温暖。

▲徐碧莲谈论丈夫确诊过程。

「前3年真的很煎熬,他每次出去,总是喜欢跟别人走,公车车门一开就想下车,拉都拉不住。」徐碧莲表示,先生生病后从原本的好好先生,变得蛮不讲理,只要一不顺他意,就会发飙摔东西,甚至往外冲。一开始她不知如何照顾失智患者,只会互相生气,有一次两人大吵架,「我气到搥墙搥胸痛哭,结果他突然清醒从后面抱住我,口中频频念道『对不起』,我们就抱着一起哭,哭了好久」。

徐碧莲说,先生到今年初都还有病识感,有时候还会对自己生病一事哭泣、生气,「今年下半年就完全忘记了」。

随着先生病况日渐恶化,身为家庭主妇的徐碧莲,年届老年才学会独立,除了洗衣做饭,带先生上课、跑银行等都难不了她。就在照顾压力快将她压垮之际,2015年意外在社工师的引介下,进入台湾失智症协会的瑞智互助家庭,在这里,她终于能得到短暂的解脱,而由家属建立起来的互助网路,也为日后先生意外走丢,提供最好的协寻后盾

▲瑞智互助家庭的卡拉OK房,是张荣德最喜欢的地方。

走失意外发生在2015年。徐碧莲说,那天下午她刚带着先生从互助家庭返家,安顿好先生后,才下楼买东西,想着很快就会回来,便只有把门带上,并未反锁,但就在外出之时,牙医诊所打电话到家里,询问隔天看诊事宜,先生一接电话,才酿成出走意外。

「他平常听到电话都没反应的,那天不知为何会去接,刚好又在电话中听到我的名字,就跑出去找我了。」徐碧莲回忆起当时情景,「我一回来看到门开着,就觉得糟糕了,在楼下附近找不到,马上就报警了,同时也通知协会,互助家庭的朋友也全都出来帮忙,找了整整一个晚上,整个内湖都翻遍了,依然找不到人,经过一夜的焦急等待,隔天下午4点多才接获警方通知,先生在新北投找到了!」。

▲爱的手链。(图/取自失智症社会支持中心网站)

徐碧莲说,先生当时身无分文,也没有带任何证件,「他是怎么过去的,到现在还是个谜」。听闻收留先生的夫妻表示,先生是在下午突然出现在家门口,全身的衣服都湿透了,手指着大门说「家、家」,妻子见到他手上的爱的手链,警觉可能为失智症患者,赶紧通报失智老人协寻中心,才让先生顺利回家。有了这次插曲,她之后外出都会把门上锁,以防意外再次发生。

照顾失智症丈夫6年多,徐碧莲与先生已从原本的互骂模式,进化到用另类方式「沟通」,遇到外人因先生出格的行为露出异样眼光时,她也能坦然面对、解释。互助家庭的卡拉OK房,成了她与先生心灵寄托的管道,「他现在一来,不用我带,都会直接跑来这里,坐在电视机前,一首一首跟着唱,以前他都静静的,没有人知道他会唱歌,殊不知连日文歌都会唱」。

▲张荣德见到老婆,总是笑呵呵。徐碧莲说,希望一直陪他,直到自己再也顾不动为止。

失智症犹如巨大沙漏,患者记忆会一点一点流逝,最后留下的,可能是家人都未曾发现的惊喜。徐碧莲说,现在只要有音乐,先生就会平静下来,不再对她跟进跟出,「有时我要煮饭,就会开音乐给他听,他唱,我也跟着唱」。

失智症病程随时间推演,会在8到10年内慢慢从轻度、中度便到重度。互助家庭中已有部分长者走完生命旅程,家属也会在群组里分享临终照顾心得。被问到未来有什么规划时?徐碧莲摇了摇头,「我也不想麻烦小孩,就希望在我体力还可以的时候尽量顾,继续带着他走,到我再也顾不动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