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也是选择 聋人用电影表心声

去年获得奥斯卡奖英国实境短片《沉默的孩子》,描述小女孩莉比天生听不见声音,跟世界格格不入。(台湾国际聋人电影节提供)

去年获得奥斯卡奖的英国实境短片《沉默的孩子》,描述小女孩莉比天生听不见声音,直到社工安娜教会莉比手语,女孩才终于露出笑容。(台湾国际聋人电影节提供)

去年获得奥斯卡奖的英国实境短片《沉默的孩子》,呈现出聋小孩莉比在听人世界的格格不入。剧中莉比与家人餐桌上吃饭,因为听不见,她茫然看着每个人的嘴巴快速移动,完全无法理解大家在说什么。台湾国际聋人电影节执行长牛暄文也心有戚戚焉,「就像以前国高中时,同学们因为我听不到,都是讨论完才告诉我结果,但后来想想,这样根本不是一起讨论,因为我无法当下提出我的想法。」

牛暄文以台湾手语表示,今年邀请《沉默的孩子》来台放映,也邀请小女主角梅西司莱(Maisie Sly)和父亲吉尔森.司莱(Gilson Sly)来台,就是因为发现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聋人,「这部电影厉害的是呈现出聋人在听人社会的孤独感。以我自己而言,高中时,我是全校唯一一个听障学生,我说的话,同学听不习惯也听不懂,就渐渐跟我保持距离。我曾经觉得很疏离、很孤独,不喜欢去学校。」

牛暄文表示,他后来到美国,就读世界知名的聋人学校「高立德大学」,学到美国手语之后,才终于了解手语的美好,体会到真正被世界接纳的感动,「台湾的情况,往往是听人希望聋人配合听人,用力听、努力读唇。但在美国,很多人发现我是聋人之后,就会改用手语或纸笔跟我沟通,其实就是尊重。」

牛暄文认为,对聋人而言,无论是学手语或学口语都好,重点是有得选择,「台湾很多家长会希望聋小孩选口语,禁止学手语。但以过来人经验来说,学口语很辛苦,一点都不快乐。去年底《国家语言发展法》通过,台湾手语也纳入国家语言,我建议家长把手语纳入考量,甚至和孩子一起学手语。」

牛暄文表示,很多聋人都曾分享过类似经验:如果口语无论如何都学不来,为何不能也学手语呢?「像梅西的爸爸就说,无论梅西想要学手语还是口语,他都没有意见,只要能梅西快快乐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