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的爱情小说登HBO 「平凡日子才是机率极低的幸福」

台师大电机系助理教授赖以威。(图/郭涵羚摄)

赖以威是台湾师范大学电机系助理教授,数学推广平台——数感实验室共同创办人,他写的爱情小说,12月中即将改编成《戒指流浪记》在HBO Asia播出。

数学家写的爱情小说是什么?除了爱情,从台湾适婚年龄女性的总数、理工男遇上真命天女的平均天数,或是遗失物的寻获机率……,都在小说里。

但幸福是没有机率的,没人比赖以威更明白

他的父亲云台小学自然科老师。1996年届龄退休后,走遍台湾各地国小推广趣味数学教育。谈起父亲,「他是一个准备很仔细的人,譬如下周要去高雄上课,他会先南下一趟去场勘、跟老师谈谈,第二趟才去正式教学,全家都笑他这样很没效率。」而且大都是自费无偿教学。

父亲力推趣味数学却骤逝 他,电子博士扛起教育遗志

2009年,赖以威在德国客座研究员,每周一次用Skype跟父亲视讯闲话家常。那是个寻常的初夏午后,父子在荧幕前聊得开心,父亲很羡慕他去逛芦笋节买回来的超美芦笋跟超大草莓。结束通话前父亲微笑说:「喔,有件事要跟你说,医生说我得了肺腺癌末期,大概剩3个月。」

儿子吓得说不出话,父亲淡淡接口:「医生叫我养病,但我觉得没意思,还不如快把该做的事做好。你不是学医的,也不用赶回来啦,把手上的研究做好比较重要。」向来听话的儿子踌躇半日,还是违逆父命立刻飞回台湾。

如今,赖以威回想起那段日子还是没有真实感。他陪父亲上课、走访各地教育局、教学机构,想把13年来累积的趣味数学教材留下来。「公家机关程序,程序需要时间,但我父亲最没有的就是时间。」他回忆:「许多人都是初次见面,要他们接下遗志,我也明白这真的太沉重。」奔波劳累、加上讲课极耗元气,不到1个半月,父亲离世。

「从前我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但是面对我爸此生最想完成的事,我却没有办法帮上他半点。」赖以威说着,眼泪掉了下来:「他走后,书房里留下1、2千本资料,我打开其中一本,里面夹着他写得密密麻麻的手稿,我读着他的字,好像在跟他聊天。我一直读,停不下来,心想我能为他做点什么?」

赖以威从小就是资优生,一路从师大附中台大电机念到台大电子所博士。自认没耐心的他,从没想过自己会跟教育扯上关系,就连他的国小老师听说他要教数学也委婉摇头:「有点难喔,资优生比较难配合理解力慢的学生……。」

他不信邪,跑到小学教室上课,第一名的学生跟他互动得很起劲,后段的学生仍然放空不听课,追问为什么,孩子扯过脸去不理他。

「我缺乏小学教育的经验跟能力,得走其他的路。」他想起父亲伏案写字的背影,想起父亲最后时说:「如果再给我10年,我就可以把趣味数学游戏都编好、写文章传播出去了,如果再给我10年……。」

融合文学部落格当破口 用数学帮恋人们打分数暴红

一直有写部落格习惯的他,擦干眼泪,开始写科普数学文章,为了让国高中生感兴趣,也开始将数学融入恋爱小说。

「一开始真的没人看,但想故事情节本身很有趣,我每周固定写3篇:一篇数学、一篇日记、一篇小说,持续写了3、4年。」渐渐有人看见,邀他在博客来Okapi、《联合报》连载,然后出书。他的「用数学公式教你包婚礼红包」、「数学证明指考学生不是在消费祖父母」等文章更获得媒体广泛报导。

「我觉得他真的是个融合文学跟数学的奇葩。把机率融入爱情、或是用数学理论来评分恋人……。」台大电机系教授叶丙成曾这样形容他:「让学生觉得数学是活的,不只是课本上生硬的东西,也会更有兴趣。」

「我认识以威后,就想把他的个性融入男主角的角色,他数字感很好、对观察人也很有兴趣。」改编赖以威小说成戏剧《戒指流浪记》的制作人叶天伦说:「他的小说很严谨,透过数学设计细节、线索跟逻辑;但每个角色个性却不刻板,节奏很明快。」

赖以威自己的恋爱故事,也节奏明快像工程师解决Bug。2015年7月,他接到日本冈山大学的聘书,8月认识未来妻子廖珮妤,9月赴任前问妻子能不能跟他一起去,丈母娘说:「怎么一起去?又还没有结婚。」赖以威立刻求婚,从认识到决定结婚正好1个月。

幸福来得很急很快,噩耗却也来得猝不及防。儿子乐乐1岁半时忽然发高烧,罹患罕见的「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NEC)」,那天是父亲节隔天,当晚医师宣布乐乐可能脑死,当儿子脑波停止,赖以威放声大哭。

稚子在父亲节后脑死 发现数学不能解答生命习题

「那年台湾地区1至2岁儿童离世的机率是万分之2.9,光就台北市而言,可能还更低。」总笃信数学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他,想从自己熟悉的领域找答案,却越找越迷惘。不论怎么查台湾男性的平均寿命、1岁至2岁儿童离世的机率,都不能明白,为什么这些生命的残酷习题会发生在他身边。

「我就想为什么偏偏发生在我身上?如果我能回到过去父亲还在的时刻,能预防他生病吗?如果那年父亲节,我带着乐乐躲在家里,哪里都不去,乐乐就不会生病了吗?」

这些得不到结果的叩问,至今偶尔还是会出现在赖以威心里,但他明白,自己是被留下来的人,时间不断前进,若想让离开的人不要渐渐模糊,唯一的办法是靠着反复书写来记忆与思索。

「我跟父亲感情很好,但是到最后那段时间才多懂了点他、他走后为他写书又懂了一点,后来自己当父亲再懂了一点。」赖以威说:「就像读《三国演义》,10岁时、30岁时、50岁时读,都会读出不同的意涵来。」

反复书写记下离开的人 不同阶段悟出不同人生意涵

父亲逝后,有一次他接待德国的指导教授参拜行天宫,教授告诉他:「有时候我们得选择相信,因为唯有相信,才能让我们继续好好的活下去。」

他相信自己只要多推广数学一天,就能更接近父亲一点。做不到父亲擅长的小学课堂教学,他就用自己的方法去做。父亲的一堂课可以教30个孩子,他的一篇文章放在网路上给上千人看、小说改编成一出戏给上万人看,或许能让更多的人更亲近数学,这是父亲走到生命末端最惦记的事。

赖以威与妻子廖珮妤创办的数感实验室,成为台师大第一个衍生教育新创企业。 以往隐身在文字背后的他,现在也当起YouTuber,让更多人容易接受生活中的数学。「一开始很僵,不断练习之后才开始习惯镜头,我也曾经想过,如果父亲还在,他会不会适应镜头呢?看到数学变成偶像剧,他会不会开心……。」

透过一次又一次的言说,文字及影像的转化,原来11年前离世的父亲从未远离。走过生命幽谷,赖以威明白无常往往最平常,每个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日子,才是机率极低的幸福。

《商业周刊17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