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能代表蔡英文?两岸政策岂能用猜的

毕殿龙

英文自被民进党正式征召参选2016以来,有多路人马代表或试着解读她的两岸政策。但没有任何一拨人的解读能够准确定位,也即能够获得蔡英文的认可的。这固然是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所致,但仍想探究,到底谁说的能够代表蔡英文?不断对两岸政策的放风,是蔡英文的授意还是基于其他什么策略?

截至目前,能够被梳理到的,试图代表蔡英文或者被解读为蔡英文周边政策的,至少有6路人马。

第一路是民间代言柯文哲。先是在访问时说「一个中国不是问题」一度被视为是民进党、蔡英文周边的民意纾解和试探动作。笔者判断,这在主观上民进党至少不会和柯文哲有这类合作。这源于柯文哲不是一个容易被操控的人。对一个不按常规出牌的人,任何利用都是利弊并存的。蔡英文阵营还犯不上冒这样的风险。但像大陆一样,借力使力,既观察对方的反应,又纾解岛内民意。对蔡英文阵营来说,柯文哲充其量是个意外。

第二路,是民进党驻美代表吴钊燮。他对美国的访问,被视为要化解美国对蔡英文两岸政策的疑虑的先遣部队。这点应该没有疑问。但最终还需要大陆方面有明确的态度和蔡英文到美国亲自说明才算过关。

第三路人马是民进党大陆事务负责人赵天麟。 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赵天麟以海基会董事身份,参加林中森率领的海基会董监事团赴大陆参访。海基会每年都有董监事团赴大陆参访,这是2008年以来,民进党派任的海基会董事首度登陆。他一度被视为是蔡英文沟通大陆高层密使。但因为访问大陆的身份遮遮掩掩,无法直接获得和大陆高层相见的机会。如果没有授权向大陆高层传递更进一步的资讯,包括更高层的专门的会见。结果显见,此举并没有多少实际的作为。更多意义上,是向美国做出了一个自己有这方面努力的动作。大陆方面不会主动传递出高层会见的意愿的。以不变应万变,不会配合民进党做这样的表演。这一路人马,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端的要看获得了什么样的授权。但不是单纯的私人行程是可以想见的。

第四路人马是谢长廷。谢长廷日前曾经说出两岸的关系不能没有进步。这是以一个曾经竞逐过大位过来人的口气说的这番话。对蔡英文两岸政策可能的改变有一种体谅、提醒的作用。因为场合并不正式,可以判断,这也是谢长廷自由发挥的一段讲话。因为其身份特殊,被视为部分帮到蔡英文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五路人马是最近刚刚发生的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教授范世平。根据大陆《环球时报》转载的台湾《中国时报》的消息,范世平在21日表示,「如此一来,蔡英文若能解决‘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的僵局,让中间选民相信她有能力处理两岸关系,将不会重蹈2012年美国不支持她的覆辙;且若大陆最后认为蔡英文在台湾因无卖台包袱,在阻力小的情况下反而两岸关系会进展更快,让国民党在两岸事务中由主角配角。」不要说范世平在台湾两岸研究中所具有的分量颇为不足。仅就其解读的东西,也只能是想当然耳。将蔡英文操控通过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看做是其两岸政策解决的能力和示好显然为时过早。如果综合蔡英文和民进党的个性,更像是一个准当选人在利用国民党现在的力量为其当选后清除两岸交流政策上的一些障碍。尤其是不知道他如何能够从蔡英文竞选宣言中解读出:蔡英文说「民进党对九二共识不否认,也不承认」。即便是范世平获得蔡英文身边人的授权,这弯拐得也有点太大。何况其根本是胡乱猜测。

第六路人马,是前几年民进党中执委洪智坤在大陆发展和培训的一大批世界各地,主要还是大陆的粉丝已经在自觉发挥作用。不清楚这些人,这次在新浪微博发起的力挺蔡英文的讨论,是否得到过洪智坤的亲自指导。事实上这些人在以上述消息为基础的近乎有组织的讨论、氛围营造,是在大力消除大陆民众蔡英文的台独印象。讨论突出的言论表现为:当年李登辉开始并非主张两国论,而是希望彼此承认分治对等的政治实体来进行协商谈判。但因为大陆要价太高而流产。这种切入,对当初被视为「两国论」的起草者的蔡英文是个很不错的正名方式。蔡英文可能会推行“一国两府”也是他们解读和推介的重点之一。按照这批人的素养和个性,相信今后还会为改变蔡英文形象,并以两岸统一为载体,推进大陆的进步,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当然,也不乏借此攻击大陆现行体制的人群聚。大陆相关智库对这部分的忽略实在是个错误。

上述各路人马都或多或少跟蔡英文有联系。但能够进入其核心至少能够真切领悟到蔡英文两岸政策的方向的人并不多。有些是外界任意联想,有些是用以自高身价。出现这些乱象,蔡英文阵营不是第一时间进行澄清。事实上是在利用其支持者一贯的各自为战的作风。这些周边动作,对缓解蔡英文两岸政策的压力,在民间酝酿各种想像,必要时进行有利于自己的操作,打下了很好的舆论和民众基础。

出现上述都试图解读蔡英文两岸政策走向的多路人马,其根源还在于蔡英文两岸政策截至目前都还没有明确和成型。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才会导致现在的局面。而希望通过各类这样的解读,各取所取蒙混过关显然肯定不可能的。不知道大陆官方是否对一些大网站有过特殊的指令。以本人长期观察和写评论的经验看,民间批评蔡英文的文章被推荐力度大大减小。也许是针对整个台湾的作为,但至少针对蔡英文的官方应对不足够、民间的言论不鼓励是客观存在的。

●作者毕殿龙,河南,资深评论员台海评论家,以写国际时事和台湾评论为主。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