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邛窑考古 重现汉代高炉冶铁

依据汉代冶铁遗址原样复制的铁炉,成功炼出生铁。(取自四川在线)

「临邛冶铁实验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邛窑考古遗址公园登场。(取自微博@中国文博

泛着金光铁水自炉底流出。(取自微博@中国文博)

在中日两国考古学家携手合作下,成功「复刻」汉代冶铁技术!日前于四川邛窑考古遗址公园,依据汉代冶铁遗址原样筑成的炼铁炉,泛着金光的铁水自炉底缓缓流出,既顺利完成对汉代冶铁炉由形态至筑炉工艺的复原,也让汉代临邛冶铁技术与冶炼过程得以真实重现。

「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冶金技术的起源与传播暨临邛冶铁实验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为四川省古蜀文明传承保护工程」的重要活动之一,15日在邛窑考古遗址公园登场,共有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日本爱媛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

卓文君家族冶铁致富

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即已成功炼出液态铁。汉代的临邛地区(今成都邛崃蒲江一带),为当时著名的铁器生产中心之一。据闻临邛才女卓文君的家族,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私营铁工场──《史记》等文献均记载,卓文君的家族卓氏、山东迁虏程郑氏迁入临邛后,依靠冶铁、销铁,得以于西南夷富甲一方

去年大陆考古工作者曾采缩小复原方式,修建一座汉代冶铁竖炉并成功炼出生铁。今年临邛冶铁实验考古,炼炉按照古石山遗址汉代炼铁炉原样复制,炉子距离地面超过60公分,先用细绳缠绕,再涂抹石英泥浆;炉子外观圆柱形内腔下方上圆。

推进全世界冶金技术

整座冶铁炉除由4名工人手工捶打筑成,并透过添加木炭矿石进行冶炼,尝试忠实地全程还原汉代临邛冶铁技术与冶炼流程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表示,临邛冶铁实验考古为大陆首度以汉代高炉冶铁实物材料为依据的模拟实验,并成功冶炼出生铁。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李映福教授则指出,汉代冶铁技术不仅有效推动古代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并通过「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向海外传播,为东南亚乃至全球的冶金技术发展有所贡献。

大陆近年在邛崃、蒲江等地,陆续发现大量汉代冶铁遗迹遗物,尤其于古石山遗址发现中国南方地区迄今为止,堪称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炼铁炉。自2006年起,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同四川大学考古学系、日本爱媛大学亚洲古代产业考古学研究中心,对此展开系统性考古勘探

小灵通 古石山遗址

位于四川蒲江县,残存一座西汉的冶铁炉,高约2公尺。据信可能为四川地区时代较早、保存较好的一座冶铁炉,也是汉代川西一度兴盛、冶铁活动的代表性遗存。汉代于蒲江、邛崃一带设临邛郡,并建立自采矿、冶炼至制造铁器的生产体系与生产中心。(赖廷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