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和唐朝人拚酒 谁赢?

宋代鎏金葵口酒盏,口径十二公分,高七公分,现藏四川省博物院。(时报出版提供)

宋代吉州窑酒碗,现藏四川省博物馆。(时报出版提供)

宋代蟠桃形鎏金银酒杯。(时报出版提供)

宋朝大文豪苏东坡酒量更小:「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苏东坡用一整天时间来喝,也喝不完五合酒,天下没有比他酒量更小的人了。宋朝一合才六十毫升,五合才三百毫升,能装三百克,换算成市斤,半斤而已。如果是白酒,半斤还说得过去;宋朝酒的度数最高才十几度,苏东坡只能喝半斤,酒量自然很浅。

比完了唐、宋两朝酒价,再比比唐、宋两朝诗人的酒量。

李白好酒,斗酒诗百篇;杜甫应该也好酒,否则不会在诗里写「早来就饮一斗酒」。

宋朝美酒不超过十五度

他们两个的酒量应该都不小,都能喝完一整斗。但是,他们的酒量在唐朝绝对不算最大。

杜甫〈饮中八仙歌〉描写了唐朝八个人的酒量:

知章骑马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库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废万钱,饮入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投笔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其中描述:贺知章喝醉了,摇摇晃晃,骑马像坐船。汝阳王李琎(唐玄宗侄子海量,喝了三斗才醉。张旭量浅,三杯就醉。焦遂的酒量最惊人,能喝五斗,喝完五斗还不至于烂醉,还能高谈阔论、语出惊人。

唐朝一斗能盛六公斤酒,五斗就是三十公斤。一个大活人竟然能干掉三十公斤,无论他喝的是黄酒还是啤酒,都称得上超级无敌大酒桶。从常理上推想,杜甫的描写肯定也是艺术夸张,就像李白笔下的「燕山雪花大如席」一样。

比较起来,宋朝人的描写更可信。

苏东坡有一个学生,名叫张耒,字明道。张耒说:「平生饮徒大抵止能饮五升,已上未有至斗者……晁无咎与余酒量正敌,每相遇,两人对饮,各尽一斗,才微醺耳。」晁无咎又叫晁补之,也是苏东坡的学生。张耒的意思是说,当时爱喝酒的人一般只能喝五升,喝一斗的人很罕见,他和晁补之的酒量差不多,每次见面喝酒,各自喝完一斗,而且还不至于烂醉。

宋朝升斗容量和唐朝相仿,一斗也能装六公斤酒,张耒与晁补之共饮,每人六公斤,堪称海量。

耒还说普通人最多只能喝五升,也就是半斗,也就是三公斤。这说明张耒和晁补之的酒量至少是当时普通人的两倍。

现代人喝酒,半斤算正常,一斤算海量,超过一斤算超级海量。张耒和晁补之竟然能喝掉六公斤,当时的普通人也能喝三公斤,宋朝人为什么这么能喝呢?

原因在于酒的度数。元朝以前,中国只有酿造酒,没有蒸馏酒,唐宋诗词中虽然出现过「白酒」和「烧酒」,但那是颜色较为清澈的黄酒或经过炭烧杀菌的黄酒,和蒸馏酒没有一点关系。如果我们根据宋朝人写的《酒经》和《酒谱》来酿酒,将宋朝美酒完全复原出来,度数绝对不会超过十五度,和现在的普通黄酒差不多。

现代人喝黄酒,如果时间足够的话,慢慢喝,慢慢聊,一个正常人喝掉几公斤,绝对算不上稀奇。所以,张耒和晁补之的酒量虽大,并没有大到天上去。

大文豪苏东坡酒量浅

那么好,如果让宋朝人和唐朝人拚酒量,谁能胜出呢?

我觉得应该差不多。

杜甫〈饮中八仙歌〉里那位焦遂,号称「五斗方卓然」,十有八九是夸张,并非真实的酒量。其实宋朝也有一个号称能喝五斗的人,他叫石延年,是北宋大臣,因为太能喝了,人送绰号「石五斗」。

无论什么时候,都有特别能喝的酒桶,也都有沾酒就醉的君子。杜甫不是说吗?「张旭三杯草圣传。」喝完三杯酒,就醺醺然,陶陶然,飘飘然,挥毫作书,灵感如喷泉白居易的酒量也不大,他的自叙诗写道:「未尽一壶酒,已成三独醉。」一壶低度酿造酒没喝完,已经醉了三次。

宋朝大文豪苏东坡的酒量更小:「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苏东坡用一整天时间来喝,也喝不完五合酒,天下没有比他酒量更小的人了。宋朝一合才六十毫升,五合才三百毫升,能装三百克,换算成市斤,半斤而已。如果是白酒,半斤还说得过去;宋朝酒的度数最高才十几度,苏东坡只能喝半斤,酒量自然很浅。

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应该也是量浅的人。苏辙写过〈戏作家酿二首〉,开头先说酒量:「我饮半合耳,晨兴不可无。」早上起来喝酒,只喝半合。半合是多少?三十毫升,装酒才三十克,大约是一口酒的量。(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