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饮食养生!每天走一万步 揪出4公分瘜肉「晚了恐癌变」

▲患者粪便潜血检查为阳性,进一步确认盲肠深处有4公分瘜肉。(示意图/取自免费图库Pixabay)

记者张乃文/台北报导

一名73岁患者有三高病史,平常注重饮食、也养成每天走1万步的习惯。不过,他在粪便潜血筛检结果为阳性,进一步检查,发现盲肠深处有一颗4公分大的瘜肉,病理化验为「腺瘤性瘜肉」,延误处理恐有癌变风险。医师提醒,发现排便型态转变已经超过8至12周,甚至有血便、持续便秘或腹泻等情况,小心可能是大肠癌前兆,建议尽早检查。

乌日林新医院胃肠肝胆科医师林裕钧日前收治一名73岁患者有三高病史,虽然平时注重健康饮食,且养成每天走1万步的习惯,但今年初检查后,发现粪便潜血筛检为阳性,安排至医院追踪及大肠镜检查。

林裕钧说,病人在最深处的盲肠有一颗4公分大瘜肉,当下采取内视镜黏膜切除术(EMR)顺利切除,病理化验为「腺瘤性瘜肉」,若延误处理,恐有癌变风险。

林裕钧指出,粪便潜血检查阳性者,千万别轻忽以为是痔疮或吃猪血造成的,建议接受大肠镜检查,详细确认全段大肠,发现小瘜肉可以直接切除,预防癌变。他说明,即便是较大肿块,也可切片化验或施作内视镜黏膜切除术,及早发现大肠癌第零期或早期癌症,大幅提高根治痊愈的机率。

林裕钧说,大肠癌早期无症状,等到有症状通常都已是第二期以上,接受筛检及早治疗,存活率高达9成。另外,目前国健署针对50至74岁民众,提供每2年1次免费的粪便潜血检查。根据统计,2年1次的粪便潜血筛检可使大肠癌死亡率下降35%;若筛检为阳性未接受大肠镜追踪,则大肠癌的死亡风险会增加64%,特别是疫情期间超过1年才接受大肠镜检查者,罹患大肠癌风险更高达2.8倍。

林裕钧建议,如果发现排便型态转变已超过8至12周,甚至有黑便、血便、细便、持续便秘或腹泻、残便感、里急后重、贫血、腹痛,或是短时间内有体重减轻(3个月内>5%)、食欲不振的情形,以上症状可能是大肠癌前兆,需尽早至胃肠科门诊咨询并安排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