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糖尿病不敢动手术 男鼻窦炎20年养出「10公分大瘜肉」

▲罹糖尿病不敢动手术,男鼻窦炎20年养出「10公分大瘜肉」。(图/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提供,下同)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新北市一名60岁男性患者长期鼻塞鼻蓄脓长达20年,经耳鼻喉医师诊断为慢性鼻窦炎并鼻瘜肉。但因为患者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中风等慢性疾病,迟迟不敢开刀,导致生活品质及呼吸严重受影响所幸经台北市联合医院中兴院区耳鼻喉科的协助,透过鼻窦内视镜取出长达10公分的息肉,才让他终于能闭上嘴巴,体会用鼻子呼吸的美好。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耳鼻喉科主治医师陈世鸿表示,鼻瘜肉是一种常见的鼻病,其外观很像肿瘤,但它不是真正的肿瘤,而是鼻腔和鼻窦黏膜慢性发炎水肿形成的瘜肉组织。根据统计,台湾每年慢性鼻窦炎罹患比率约15-20%,也就是约每5~7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慢性鼻窦炎。

只要有鼻塞、鼻涕增多、脸部疼痛、闷胀感、脓性鼻涕或鼻涕倒流等症状,即有可能患有鼻窦炎,而鼻瘜肉的临床症状为进行性鼻塞、鼻涕增多、嗅觉障碍等症状,一旦鼻瘜肉体积太大,堵住了鼻窦开口,鼻窦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容易头痛流黄鼻涕,要是鼻瘜肉阻塞了嗅觉神经,神经末端被破坏,就可能失去嗅觉。单侧鼻瘜肉生长过大时,也会造成鼻中膈弯曲,鼻头变宽而膨大,甚至导致鼻外观的改变。而是否合并有鼻瘜肉的确诊,则需由耳鼻喉专科医师进行理学检查、鼻窦X光检查、鼻窦内视镜检查及更进一步的鼻窦电脑断层扫描

▼鼻窦电脑断层扫描。

而鼻瘜肉的病因为何?陈世鸿指出,最主要原因是长期感冒或者鼻窦炎患者没有完全治疗好,导致鼻黏膜长期处于发炎状态,就可能逐渐长出瘜肉,并且对呼吸以及睡眠造成影响。另外,过敏鼻炎患者罹患慢性鼻窦炎时,较一般人容易长出鼻瘜肉,约有三成过敏性鼻炎合并慢性鼻窦炎患者鼻腔内有鼻瘜肉,鼻瘜肉与鼻过敏两者间可说是息息相关。

鼻瘜肉可能引发诸多并发症,如咽喉炎中耳炎及心、肺等脏器功能损害,并且会影响到鼻咽部肿瘤的早期诊断。少数巨大瘜肉可引起侵袭性并发症,那些生长较快、体积巨大的息肉,会挤压破坏鼻窦壁或鼻腔顶壁,继之侵犯眼眶、额窦、前颅窝、蝶窦中颅窝等部位。因此建议民众一旦察觉自己疑似长有鼻瘜肉应立刻前往耳鼻喉科就医,寻求医师协助。

慢性鼻窦炎并鼻瘜肉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用来控制鼻窦的感染,手术治疗现今多以功能性内视镜鼻窦手术为主。功能性内视镜鼻窦手术,目的是清除鼻瘜肉与保持鼻窦开口畅通,以及维持正常的鼻窦生理功能。与传统鼻窦手术比较,鼻窦内视镜手术治疗可减轻病患痛苦,避免不必要的脸上及口内切痕,减少住院天数花费。鼻瘜肉若治疗方法不当或治疗不彻底极易复发。

▼息肉长度足有10公分。

除了上述病患外,陈世鸿更举另一名77岁的老太太为例,同样患有鼻塞及鼻蓄脓的症状的她,因为年事已高又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而拖了多年未开刀,后经他耐心解说现今内视镜切除手术的风险,才同意接受手术,取出长达八公分的瘜肉组织,摆脱了长年宿疾

陈世鸿说,预防鼻瘜肉发生和复发的根本措施是彻底治疗鼻窦炎,去除鼻瘜肉及鼻窦开口附近的阻塞性病变,一旦鼻腔内出现鼻瘜肉,大部分都需借由外科手术才能完全康复,建议患者症状轻微时就应接受治疗,不要拖到鼻瘜肉过大才就医。他也再次提醒,若有长期鼻塞、脓性鼻涕、脸颊额头闷胀感、鼻涕倒流或长期咳嗽及头痛,应至耳鼻喉科门诊求诊,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