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版晶片法研发门槛 拟下修至70亿

外界批评台版晶片法独尊半导体、独厚台积电。图为台积电中部科学园区厂房。(本报资料照片)

被称为史上最大投资抵减的「台版晶片法」,《产创条例》10之2修法今年初立院三读通过,但攸关企业可申请家数的研发经费门槛,出现4套剧本,还在财经两部会角力中。原先各界批评专为台积电量身打造的百亿高门槛,通过可能性已低,双方可望以折衷降到70亿基准为协商目标。

「台版晶片法」专为高阶产业打造,主要是因为半导体要耗费巨资投入研发与购买先进制程设备,为助攻产业领先优势,政府乃修《产创条例》10之2,对国际供应链关键地位公司,给予前瞻创新研发支出25%、购买先进制程设备5%的营所税抵减。至于较低阶中小型产业,现行《产创条例》仍有研发15%抵减可用。

不过,由于最早传出申请公司的研发费用门槛设定在百亿,在野党一直批评是专为台积电打造的抵减版本,忽略中小企业照顾。日前出晶片新书的前经济部长尹启铭也批评此租税奖励「条件太苛刻」、「政府太小气」。说1年研发经费支出要100亿,绝大多数半导体业都没有办法享受到,更遑论其他产业。

按规定,经济部工业局需在1月母法通过后半年内提出相关子法,现在焦点在于关键产业申请的研发费用门槛,据悉现在共有30亿、50亿元、70亿元、100亿元等4套版本在谈。如果采取最严格100亿,将只有台积电、联发科等几家大厂符合资格。若是下修到30亿,则可扩大到100家大企业进入门槛。

但是财政部基于税收把关,极力反对30亿额度,甚至连50亿也不放行,近日经济部还要再与其协商,双方目标已有调整,以略降至70亿作为协商成案目标。

对于门槛可望降低,相关官员指出,产业对百亿门槛多有意见,所以正努力朝适用家数多一点的金额目标争取,还未跟财政部协商完毕。

除了研发费用,申请公司还有另一个「研发密度」门槛得达到,这指的是研发占企业当年营收净额比率。由于制造业平均在3.2%而已,如果提高到10%,连国际大企业也很少见。所以现在协商范围放在5%至7%之间,经济部将力争5%水平。

外界批评台版晶片法独尊半导体,官员解释,「不是这样」,未来公告相关子法后,会明订每2年检讨适用产业领域。对于研发金额可达标企业,但投资金额尚少的企业如电动车,会保留弹性给予审查委员会决定。以后随着相关新兴产业逐渐成熟,此抵减可适用领域企业就能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