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东野溪整治 挨批像极滑水道

台东水保局进行海端野溪整治工程水泥化的「三面光」工法,遭环团炮轰。(民众提供/庄哲权台东传真)

河川整治水泥化,野溪成了滑水道!水保局台东分局台东县海端桥下施作溪河道整治工程,完工后却被环团痛批为不友善的「三面光」工法,变更设计浪费公帑;水保局台东分局表示,变更设计经费约20万元左右,非外传600万元。

水保局台东分局整治编号DF013的土石潜势溪,完工后被中山大学海洋科学系师生一行人发现该工程以三面光工程施作,也就是河道两侧护岸河底床,都以混凝土覆盖,「野溪成了滑水道」,动、植物无法生长的不友善生态工法,引起一片哗然。

该野溪位于海端乡布农文化馆,平常没有水,但是遇豪大雨台风时,溪水暴涨,造成下游水患严重威胁民众生命财产安全,也影响道路铁路灌溉沟渠正常使用。

因此,水保局台东分局编列600万元于去年8月开始施工,在上游设置防砂措施,包含可调式防砂坝沉沙池及两侧既有堤防加强等,今年中旬完工,但因有民众反应沉砂设施影响生态环境,为落实环境友善作为,经在地居民及生态专家等讨论,初步将改善3处沉砂设施环境的友善措施,预估经费20余万元。

台东分局强调,为确保河岸两侧海端国中、布农文物馆、海端部落及下游关山地区等安全,主要工程设施皆未拆除,非外传浪费公帑600万。

然而,荒野协会台东分会野溪小组批评,水保局台东分局对于野溪整治过我,在工程施作前资讯未公开,等到工程遭受外界质疑时,才力邀民众参与改善,不仅本末倒置,现在又要花钱变更设计,就是浪费公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