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有能力「自造潜舰」? 陆媒:还得靠「美日爹爹」

海龙潜舰SS-793,剑龙级柴电动力潜舰,由荷兰建造。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政府当局不断推行装备自造计划力争8年内会有首艘国产潜舰下水,但是否能达成目标,仍让民众心有疑虑。大陆《中国青年报》7日发布了一篇以「台湾能力自造潜艇吗」为题的报导,认为台湾「潜舰国造」的计划目前还没有自主研发的能力,还需要美、日援助才能勉强弥补技术短板

这篇由徐依航和严东兴署名的文章指出,如果台湾硬着头皮开建,从长远经济利益来看,通过购买和研发潜艇技术,实现产业升级,似乎是一条康庄大道,但目前的工业体系缺口太多,缺乏研发能力的完整性,还要培养大批的新型领域人才,才可能建立完善的潜艇研发与生产体系,才能完成自主潜艇的建设。

因此,台湾很有可能寻求外来技术援助,来弥补自身技术短板,特别是美国,因为从美国军事利益角度出发,帮助台湾建造潜舰有一定好处,可大大增加其反制对岸攻击的能力,对于破坏大陆沿海的海上交通有一定作用。因此面对台湾的需求,美国可能会拉上日本,形成一种由日本出技术、台湾出资金、美国出武器及其他设备的三方合作模式,在台湾地区设计、建造一种「定制型」常规潜艇提供给国军

▲蔡英文出席海军敦支启航欢送暨潜舰国造设计启动及合作备忘签署仪式

此外,报导还指出建造潜艇涉及艇体、动力系统、武器装备系统等多个系统,台湾缺乏建造艇体的基本经验,潜舰设计建造不同于水面舰艇,水面舰艇建造如果有误差,只会影响吃水深度,而潜舰整个船身都在水中排水量在外型设计时就已确定,如果过重或过轻,可能浮不上来或潜不下去。

文章说,艇体「重心」与「浮心」必须误差很小,否则会严重影响操纵和潜舰的噪音。还有艇身耐压钢材,尽管台湾中钢信誓旦旦地说,有办法制造潜艇使用的「抗压钢板」,但军用规格的抗压钢板,西方世界只有美国、日本、德国研制生产能力,台湾无法生产出这种特殊的钢材。

此外,一些常规潜艇的特有系统,例如AIP系统(Air-Independent Propulsion;AIP、亦称:不倚赖空气推进),则需要向德国、瑞典法国、日本等购买。但日本的潜艇动力系统也不是自己的,AIP发动机是购买瑞典斯特林发动机许可证后生产的,柴油发动机是引进德国MUT公司专利生产的。所以,日本要想转让潜艇技术给台湾,必须征得这两个国家同意,不过出于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考虑,可能会在技术上给台湾一定帮助,但一定会相当保守谨慎。据了解,明确拥有这项技术的国家目前只有中国、德国、俄罗斯、瑞典、法国以及西班牙

台船中科院携手,首艘国造潜舰估8年下水。

中科院5日受立法院邀请,针对「国机国造、潜舰国造执行进度暨发展国防产业之具体目标与策略」作出报告,透过报告指出,剑龙级潜舰战系更新工作,已完成潜望镜等次系统装备评估及选商,将进入战系整体设计初期审查全案工程进度正常,而且会运用这项延寿案的技术与经验,全力支援潜舰国造,目前正与台船公司研讨战系设计及重要装备试研制之合约事宜,以符合第一阶段潜舰国造期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