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仅绿豆大小 中山大学研发微型化「矽光子陀螺仪驱动晶片」
▲中山大学研发微型化「矽光子陀螺仪驱动晶片」 。(图/中山大学提供)
体积仅绿豆大小,中山大学研发微型化「矽光子陀螺仪驱动晶片」!中山大学光电工程学系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开发复合式矽光子陀螺仪模组,研究团队利用矽光子技术,实现全球第一颗微型化光纤陀螺仪驱动晶片,并具备可量产潜力;整体晶片体积小于5mm2,成本也大幅降低为原本的三分之一。
中山大学光电系教授邱逸仁强调,矽光子陀螺仪模组主要应用于无人载具和空拍机等平台稳定,对于生医检测、自动驾驶车辆、智能机器人、航空定位系统、立方卫星等微型化导控有极大的应用市场。
中山大学指出,一般市面上流通的光纤陀螺仪为多个零散元件连接形成的系统,以常见的桌上型电脑设备做比喻,需要具备独立的荧幕、主机、键盘等配件结合使用。本研究所开发的陀螺仪驱动晶片就好比是笔记型电脑,将上述配件结合在单一晶片上,大幅缩小体积,不但轻巧且处理功能更有效率。
▲中山大学研发微型化「矽光子陀螺仪驱动晶片」 。(图/中山大学提供)
研发团队指出,这颗「微型化矽光子陀螺仪驱动晶片」利用先进矽光子光电积体电路平台开发,结合多个创新矽光子元件设计概念,使整体晶片体积大幅微缩,制造成本亦大幅降低,前景无限。矽光子积体电路为近十年来相当受注目的尖端突破性技术,使用光子来传输与处理讯号,具有超高频宽、高解析度、低耗能与不受电磁干扰等优势,其应用已扩展至光感测系统、高速光连结、物联网、量子计算与生物医学领域。国际半导体大厂英特尔、格罗方格、三星等皆投入大量人物力开发此技术,并已有诸多商品化成功案例。
中山光电系说明,光电系长期研究光电半导体、投入矽光子发展技术,协助工研院电光所建立矽光子被动元件设计资料库,并执行全台湾第一个矽光子研究的国家型计划,奠定矽光子技术扎实的发展基础。多年来光电系团队协助半导体厂台积电与外商欧西普亚洲开发矽光子关键元件与系统,与联亚光电发展高速雷射与调变器,更与日本产业综合研究所AIST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同发展异质整合矽光子技术。中山光电系与比利时根特大学已签订硕博士双联学位,以此结合欧洲最大矽光子制程机构IMEC,培育世界级矽光子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