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伴侣力争领养权 难度高

同志婚姻通过上路期满1年,不少同志伴侣盼下一步能够争取领养权。(本报资料照片

同志婚姻通过上路期满1年,不少同志伴侣盼下一步能够争取领养权,让家庭组成更完整,甚至也企盼跨国同志婚姻相关规定能过关,但学者认为,社会大众看待家庭,还是以异性恋婚姻为主,价值观没有被挑战成功,实现领养权便很难突破,而跨国同婚涉及国际政治问题无法过度简化来看待。

世新大学社会心理系系主任詹昭能表示,争取同婚的初衷,在于同志团体力求平权,盼社会大众的眼光能够与异性恋婚姻相同,而这起法案通过已满1年,也曾在新闻报导上看到同志婚姻伴侣离异的消息,可见亲密关系当中两人相处,不是容易的事,但社会讨论同婚时,却忽略这个环节

至于同婚下一个阶段,可能进入争取领养权,詹昭能则认为,在领养孩子部分,当伴侣双方相处已经不容易,再加上一个孩子,家庭成员互动将如何,势必也是一个挑战之外,社会价值观对于同婚伴侣领养小孩观感,仍十分矛盾,还是认为家长理应是孩子的生理父母法律如何突破这个障碍,值得关注。

对于台湾是否能通过跨国同婚法案,让其他国家民众来台湾结婚,则涉及台湾的国际地位是否被认可,詹昭能认为,同婚法去年过关,制度尚称简化,但后面延伸细节都没有想到,「价值观的改变,需要经过长时间学习与调整」。

另同婚过关一路上也引起宗教的热烈讨论,辅仁大学校长黎建球提到,如果依照天主教教义伦理来说,自古以来,同性就是不能结婚,无论在新约旧约上,都是这个逻辑

下一代幸福盟理事长曾献莹则认为,同婚过关一年,多数人并不知道将会带来什么影响,「这样就像是温水青蛙」,婚姻制度就是一男一女,同婚过关后,会在社会上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包括家庭教育传统夫妻角色被拿掉,甚至教育开始传达支持多元情欲,都令人感到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