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社交距离」前… 李艳秋:「排队买口罩」恐成防疫破口
为防止新冠肺炎扩散,中央流行疫情中心指挥官陈时中30日宣布,将研议订「社交距离」规范,若违者就开罚。对此,资媒体人李艳秋在脸书表示,若排队买口罩的现象依然存在,就无法保证排队群聚不会成为防疫破口。
李艳秋以自己为例,分享亲身观察买口罩的状况,每家药局规矩不一样,有的先拿号码牌,再依药局规定的时间去买,缺点是要跑两趟,优点是不需要排太久;有的药局每天固定时间发口罩,先来后到,售完为止,一小时前去排队基本上都一定有,但之后的机率越来越低,也可能排了半天到你的时候刚好卖完了,好处是不需跑两趟,缺点是要排很久。
李艳秋说,队伍里老人家和外籍移工的比例相当高,看到老人家拄着拐杖,刮风日晒下雨,带着水壶背包雨伞一站近一小时,真的很为他们担心;上网申购对他们更是万里关山,困难重重,他们是高危险群,经常要进出医院,口罩应该是他们的必要配备,「但社会氛围对老年人非常不友善,网民狂酸他们不愿付7元的运费,活该去排队」,但让人伤感的是,许多年长者根本是为了儿孙来排队的。
李艳秋认为,政府在设计1.0、2.0、实名制、超商制、网上购等等之外,「能不能为这些老人家特别设计一个制?」比照老人年金发放也好,依重阳节里长请安卡也行,甚至依选举人名册把届龄的老人家找出来,直接把口罩寄给他们,或是到里办公室领取如何?台湾有全世界羡慕的科技天才,也有完善的户政制度,应该不会太难吧?
另外,李艳秋也提到外籍移工排队的状况,发现他们没有「社交距离」的概念,手机一讲一小时,而且把口罩解开讲话,让身旁的人默默远离,站到队伍外,拉大前后的距离;但这又会影响用路人的方便,药局员工不多时就会来「整队」,只好再回到队伍「人靠人」;因此,如何让移工了解「社交距离」,以及灌输她们防疫的习惯及规范,是要花大功夫,但必需做的功课。
李艳秋强调,指挥中心说要制定「社交距离」,并对违者开罚,「我是百分百给赞的,但是,如果排队买口罩的现象依然存在,如果对大众,尤其外籍移工的教育没有落实,如果老人家及弱势的口罩供应无法改进,就无法保证排队群聚不会成为防疫破口。」
李艳秋说,当口罩厂单日可产1000万片,当总统喊出日产2000万片,当我们每个月提供美国4、50万枚口罩,当我们乐助友邦百万个口罩,甚至愿意捐一万件防护衣给大陆,都带给民众极大的鼓舞—「既然有能力支助他国了,就代表排队买口罩很快将成为历史镜头了。」
其他人也看了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