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种「斑腿树蛙」入侵 新北市展开清蛙大作战

▲背部有「又字纹」的斑腿树蛙成蛙。(图/新北市政府农业局)

地方中心/新北报导

原产大陆华南中南半岛等地「斑腿树蛙」外来入侵种近来出没八里、五股等地,由于年产卵次数远高于白颔树蛙,具有族群竞争优势,加上啃食其他蛙种蝌蚪与蛙卵的行为,在低海拔空间资源上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严重危及原生物种新北市农业局决定展开清蛙作战。(看更多~斑腿树蛙)

新北市政府农业局长廖荣清表示,斑腿树蛙原产于华南、香港海南岛印度、中南半岛等地区,最初可能是因水生植物植栽的引入而来到台湾。根据林务局调查报告显示,斑腿树蛙入侵地区多为人类活动频繁的公园、湿地及开垦地,目前散布于台湾西部低海拔平地丘陵

廖荣清说,斑腿树蛙最早于2006年在台湾彰化田尾发现,每年4月至9月为繁殖期,年产卵次数5次(每次约600颗),比台湾原生种白颔树蛙(布氏树蛙)产卵2次(每次300颗)更具有族群竞争优势。随着斑腿树蛙大量繁殖,近几年也在八里、五股及相邻地区出没,加上会啃食其他蛙种蝌蚪与蛙卵,严重威胁生物种的生存。

农业局表示,斑腿树蛙为中大型蛙类,背部褐色有纵条纹斑点、X或「又」字型花纹大腿股部内侧有细碎黄色斑点,与白颔树蛙在体型大小、颜色或花纹都很相似,最大的差异在叫声,白颔树蛙的叫声是响亮的「搭、搭、搭」,斑腿树蛙是细碎连续的「嗝嗝嗝」或偶尔出现的「嘎嘎」声。

▼斑腿树蛙。(图/新北市政府农业局)

斑腿树蛙于晚上活动,白天躲在树上灌丛排水管中休息,多雨高温的4月至9月为斑腿树蛙主要繁殖期,偏好于有遮荫的水生池进行繁殖,每窝卵泡约300至800颗卵,常黏在岸边草丛树木上,因此容易借由黏在园艺植物上散播到各地。

农业局指出,斑腿树蛙属树栖型蛙类,在低海拔的空间资源上几乎没有竞争对手,食物昆虫为大宗,亦会捕食共域蜥蜴及蛙类,若任此外来种快速的繁衍扩张,将会对生态系统与原生物种造成莫大冲击

为了保护原生生态与生物多样性,农业局将与农委会林务局、东华大学老师杨懿如等团队合作启动「清蛙」计划,借由改变栖地环境以减少斑腿树蛙的繁殖场所,加强防治宣导并鼓励园艺业者自主检查,以降低斑腿树蛙扩散的机率,也呼吁民众加入监控与移除的行列,一旦发现斑腿树蛙的踪迹与栖地,可连络农业局(02-29603456 转3110)处理。

另外,每个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晚上7时至9时,杨懿如老师的研究团队定期在八里挖子尾进行移除活动,开放让一般民众参与,欢迎民众加入守护生态的志工行列。

看更多~斑腿树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