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大逻辑」看中华民国的存在
大陆国台办发言人针对媒体有关《中华民国宪法》的询问,提及「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败退台湾岛」在台湾掀起波澜。蔡政府借机反呛大陆,蓝营不少人听了内心也不是滋味。换位思考,今年是中共建党百年,官方在敏感历史表述上「宁左勿右」不足为奇,何况国台办的表述谈不上「左」,最多是「政治正确」,衍生太多联想,并没有必要。
一来,中共自建政以来,所有正史、文件、领导人讲话对国共内战的表述,始终把中华民国政府定位为「反动政权」,此乃中共建政的正当性根基,从未变过。二来,对于《中华民国宪法》,大陆从未承认,但也没有正面否认或批驳。2014年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在南京中山陵前公开讲「中华民国已经103年了」时,陆方陪同官员全数闪避,至今大陆还是把中华民国视为「两岸政治分歧」,把《中华民国宪法》称为「台湾现行规定」,从大陆国台办最近表述来看,这个定位并未改变。
当然,对于「反动政权」这个定位,台湾主流政党和民意是不接受的,这里面就存在两个逻辑的冲突。在陆方眼中,一个中国是前提,终极统一也是前提,在此之下,中华民国是一个「议题」。在台湾看来,承认中华民国存在的现实才是前提。这两套逻辑的对撞,自两岸接触后就纠缠不休,九二共识只不过搁置了两个逻辑之间的矛盾,但一旦触及两岸政治议题,或者一旦台湾的执政党不再承认九二共识,这两个逻辑的冲突自然浮现出来。
说到逻辑,就不得不提及不久前大陆媒体人胡锡进提出的「大逻辑」和「小逻辑」之说。照他的理解,「小逻辑」是台湾内部政党轮替以及民意钟摆,「大逻辑」是美中战略和权力的竞合关系。胡锡进认为,以蓝营为代表的部分台湾人陷入「小逻辑」之中,所以认为大陆对台强硬会失去台湾民心、让民进党得益、让支持两岸和平者处于困境之中,但站在北京立场上,「小逻辑」远远不如「大逻辑」重要,北京会按照自己的大战略行事,故对台绝不放弃武力。
换位思考,胡锡进的「大小逻辑论」对台湾人可能刺耳,站在大陆立场,不能说无理。不过,台湾同样可以引申到大陆应如何看待中华民国及其宪法的问题上。
从北京的立场看中华民国及其宪法,自然是以「中国内战遗留问题」视之,中华民国政府是一个统治台湾的「地方当局」,这见之于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亦见之于往后40多年北京对台政策的各个层面。在两岸关系上,北京内外有别的「一中三段论」,其实早就否定了中华民国政府「代表中国」的正当性。
两岸两个政权的民心之争
这是中共角度的「小逻辑」,如果站在中华民族、中国历史乃至华人社会最崇尚的「民心」的视角,1949年前中华民国政府因腐败、内斗等种种原因失去民心,这也是中共赢得内战、建政的原因。必须要承认,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为反共而实行的白色恐怖确实压制了台湾人民的自由和人权,但同时也要认知台湾民主化后,无论哪个党执政,都效忠《中华民国宪法》,台湾无论哪个阵营的支持者,也都基本认同中华民国的宪政制度及其核心价值。
台湾历经7次总统大选,真正否定、颠覆中华民国宪政体制,或主张另起炉灶成立「台湾国」的人,比例非常低。统派力量仍然存在,但真愿意接受中共统治的人也极少。台湾的未来由民心决定,两岸关系的竞争是民心的竞争,以1949年为历史分界、以台湾海峡为地理分界,只要双方人心的竞争没有结束,两岸的竞争就没有结果。
中国历史5000年,朝代更迭的本质都是人心向背,如果争取不到人心,穷兵黩武的统治迟早会以失败收场。站在中华民族的「大逻辑」看中华民国,仍然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两个政权民心之争的「现在进行式」。台湾现状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争取民心,实力固然重要,更要靠文明与制度,这也是我们坚持两岸「心灵契合式融一」的初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