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拚经济射三箭 慎防内卷竞争

旺报社评

大陆振兴经济政策组合拳,一拳接着一拳,财政部继央行降息、降准释出4.5兆资金后发布一篮子增量政策,包括支持地方政府化解债务风险、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道等四大措施,全力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

大力化债 恢复市场信心

在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部分,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这将是近年化债力道最大措施。财政部并未公布具体数字,但依照财政部长说法,2023年地方债置换规模约2.2兆人民币,代表接下来每年置换规模将不会在这个数字之下。而若把时间拉长,以2014年到2018年置换规模来做比较,意味到2028年底为止,新一轮置换规模至少会在14兆人民币以上。

这样的化债力道不可谓不大,背后也透露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尤其是不计入政府法定债务的隐性负债,已无法忍受其继续恶化。根据摩根大通估算,截至2023年底,大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主要是城投债)约为60.4兆人民币,占GDP比重约48%,10年前(2013年)不过仅30%。显示近年来即使大陆持续推动地方化债工作,中央也进一步缩紧地方城投平台融资政策,但仍无法有效降低地方隐性债务压力,难怪财政部动作如此之大。

对外界来说,大陆财政部这个举动,除了想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外,更重要是对市场释出讯号,宣示大陆拚经济的决心与魄力。从9月底人行启动一系列货币宽松与金融创新方案,如降准降息与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等,这礼拜发改委、财政部轮番上阵,提出相关结构改革与财政发力措施,如此密集又高强度的政策宣示,足见北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决心。

从恢复市场信心角度来看,北京的大动作不失为好的策略,也有机会起到一定作用。因为这波大陆经济最大问题是市场信心不足,无论消费、投资或房市等方面都是如此。因此,若想让经济摆脱短期泥沼,首要之务当然是恢复市场信心。透过政策宣示展现政府决心,可以发挥决定性作用。不过,最终实际成效如何?能否扭转中长期经济下行趋势?还是得看后续政策执行力与具体落实情况。

内卷扩大 斲伤政策美意

除此之外,由于这波大规模救市行动,范围涵盖金融、财政与改革等三大面向,施政措施也琳瑯满目,几乎面面俱到、无所不包,代表释出之资源将会相当可观。但资源并非无穷,如何妥善分配有限资源,让金融活水、财政宽松与结构性改革这三箭,能够偕同发力,同时避免各地方政府或企业为抢资源上演「内卷式」竞争大战,加剧重复投资及产能过剩现象,是不能轻忽的重要课题。

过去,这样的问题不是没发生过。譬如改革初期,为全面提升出口并带动经济,大陆采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将权力下放外贸企业,但因资源分配不均,对不同地区与企业,规定不同承包基数、补贴标准及外汇留成比例,结果最终演变成对内抢购大战、对外削价竞争的烂戏,连带也使得政策美意大打折扣。现在,当北京决定大幅放水、刺激经济,内卷式竞争问题会不会死灰复燃?

对企业而言,内卷代表削价竞争、低利润,进而造成生产力或技术创新能力衰退问题。一旦更多企业加入内卷行列,产业将陷入恶性循环。大陆正处于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刻,想要成功跨过这个门槛,进而驱动经济成长,势必加速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或总要素生产力(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也就是习近平口中的新质生产力,然而,内卷愈严重代表目标愈难达成。

北京射出金融、财政与改革三箭,展现拚经济的决心与魄力,须思考如何有效分配资源、提高总要素生产力、化解内卷问题危机。唯有如此,方能真正扭转经济长期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