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市场与计划经济之间的平衡

旺报社评

德国总理萧兹旋风式访华行已经结束,但余波荡漾不止。两国在俄乌战争引发的东西对抗阴影下,不轻言脱钩、鼓励两国企业相互投资、承诺深化双边经贸合作关系的表态,成为全世界舆论关注焦点,也引发市场回响。中美对抗将持续升温,习萧强调合作共赢、坚持维护全球化体系,显得意义非凡。

民营企业市场活力旺盛

包括美国在内,西方国家在民粹政治主导下,纷纷采取以邻为壑经贸政策,自二战后引领世界经济走向繁荣的全球化精神受到破坏,全球经贸发展陷入停滞。习近平与萧兹的联合声明是一道暮鼓晨钟,提醒各国勿轻忽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经贸的危害。

不过,萧兹对二十大后中共政经发展路线感到忧心,深怕习近平为抵御美国制裁、追求国家自主而靠向马列主义,但萧兹可能过虑了。二十大后习近平权力更加集中,是否必然引发专制独裁、只搞政治不搞经济,还需要事实印证。用西方思维看中国政经发展,往往陷入见 树不见林的迷思,因而误判局势。

习近平二十大上有关未来经济路线的谈话,确实更侧重国家安全与社会分配(如共同富裕)目标,但他也重申,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市场经济,势不可免。譬如,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跨境贸易与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强一带一路与RCEP沿线国家合作等,都昭示着大陆经济不可能走回闭关锁国的老路。

以上海举办的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例,共吸引145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284家世界500强与行业巨头参展,数量再创新高,显示市场开放还是当前大陆经济发展重心。更不用说,习近平开幕致词时,一以贯之重申对外开放承诺,并表示将推动各国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积极履行多边主义,都足以证明中国对外开放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开大门、走大路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方面,可消除外资对大陆走回头路的疑虑,如萧兹访华时所提到对马列主义回归的担忧;另一方面,可稳定内部民营企业的信心,破除国进民退的蜚语流言。

事实上,自2012年习近平上任以来,十年来大陆民企发展从未停过,甚至活力远超胡温时期,就是最好例证。

根据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在2012-2021年十年间,大陆民营企业数量从1086万家成长到4458万家,足足增长3.1倍。民营企业占总企业家数比重,由79.4%拉高到92.1%,等于10家企业中就有9家以上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的活跃程度,不仅体现在量的扩增,质的部分也同步提升。中国企业联合会与中国企业家协会每年发布「中国企业500强」名单,2010年上榜的民营企业家数只有175家,约占总数1/3,到了2021年有249家,比重近1/2。

经济路线秉持中庸之道

推敲企业经营效率可以发现,500强民营企业不管是在营收与获利上,都远超过国营企业,人均营收是国企的1.24倍,人均利润高达1.51倍。显见民营企业的素质,已不可同日而语。这应归功于习两任期间,坚持市场经济路线。

过去如此,未来何尝不也一样。务实来看,走回毛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路线的选项并不存在。即便习近平第三任期将更着墨「共同富裕」的社会分配目标,但也不会割舍市场经济,毕竟民营企业早已多到不能倒。习近平推动「共同富裕」将近3年,依据《富比士》2022大陆富豪榜,100名上榜富豪的财富总额,从去年的1.48兆美元下降至9071亿美元,跌幅达39%,政策效果明显,但民营企业的旺盛市场活力并未受到干扰,出口成为大陆疫情期间经济最重要支柱。这绝非偶然,市场经济已成为经济社会的DNA,民营企业成为经济成长的压舱石。

要维持旺盛的市场活力,在经济路线的调整上须秉持中庸之道,审慎拿捏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平衡点,避免走向两边的极端。自邓小平推动改革开放开始,就强调社会主义中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中也有计划经济。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需要做非黑即白的二元式思考。

习近平要追求共同富裕,拜登要重建本土晶片制造力,都出于计划经济思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都试着要在市场的手与政府的手之间创造新平衡,如何能够平衡,将是两国领导人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