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兴每天花2小时只写35字 龟速磨出剪翼史

作家王文兴耗时13年,完成第3部小说剪翼史》。(姚志平摄)

梳齐的西装头、金边眼镜,清瘦的身子穿上洁白衬衫,作家王文兴给人仿佛数十年不变的印象,然而这不是错觉底定人生今日样貌时间点,可往前回溯到18岁。「我从那时起就养成每天读2小时、1天读1、2页的慢读习惯,至今没有怀疑与更改过。」

第3部长费时13年

费时13年,77岁的王文兴终于交出人生第3部长篇小说《剪翼史》。这些年来,他每天写作2小时、完成35个字,「写完的那天,跟平常一样,没有特别的心情。」他的语调依然平静无波。

写失意教授晚年生活

虽然话声细微、缓慢,但王文兴其实常语出惊人。比如他认为,阅读与写作不见得能帮助了解人性、累积智慧,「任何只要在饥饿边缘度过的人,对人生的看法肯定比我深刻。」他说:「我从读和写得到的,无非是麻醉的快感,只有做这两件事我才能抗拒岁月的压力。」

这是他为何愿如磨坊工人般,日复一日推着石磨,以龟速书写《剪翼史》。书中写的是与他大半人生最贴近的,大学教授的晚年生活─身体不适、婚姻失败、与系上当权者不合,连选课学生都越来越少,在种种不顺遂中,主角贺宗成寻求宗教寄托,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姿态度过了最后的教学岁月。

世界上的文学公认教学生活最难写,因为平淡,浪漫的趣味少,既然大家不碰,我便来挑战。」王文兴说,书中自然结合他的所见所闻,「但就算有,也修改到面目全非。」

为何赋予主角如此消极性格?「重要的不是他的个性,而是命运过程。」王文兴解释,他是以一个「allegorical figure(象征性人物)」来描绘人普遍的处境局限,贺宗成不完全是个人、而是许多人集体意识代表,这个概念无疑是走在现代主义路子上,「写实主义偏重描绘人与人的关系,现代主义接收心理学影响内容上转向挖掘人的内心形式文体则追求诗歌般的文字。」

细节描绘 有文字张力

然而他补充:「文学中我只相信写实主义。」即使人物作为抽象代表,仍需有写实的细节描绘,才足以服人。他尤重小说一气呵成的「张力」,认为理想的写法,是始终让文字保持悬疑感与连贯性,「全书高度的浓缩,从第一个到最后一字,都可以看成是一句话。」

对他而言,能做到这种理想的文字张力的,是中国歌行长诗,至于自己的作品呢?王文兴淡定说:「谈不上满意,只是把工作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