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敏X许峻郎:看见女性艺术家的觉醒、韧性和为此付出的牺牲

魏海敏(PAR表演艺术提供)

台湾国际艺术节(TIFA)年度大作《千年舞台,我却没怎么活过》,由王景生导演,魏海敏、张照堂陈界仁3位国家文艺奖得主「同台」,透过张照堂1960年代「无头」造像系列和纪实摄影,以及陈界仁在金门擎天厅、左营前海光剧校校址拍摄的影像设计,从回顾「京剧演员魏海敏」进而映现出「台湾人魏海敏」的时代轮转,呈现如诗般的纪录剧场形式。魏海敏在剧中重现6个经典角色的片段,此外,这位当代名伶首次在舞台上演出「魏海敏」的个人故事:戏是人生,人生如戏。

《千年舞台》在国家戏剧院首演后,应「台积心筑艺术季」邀请,于新竹县政府文化局演艺厅演出。在新竹演出前,我们与魏海敏老师,以及资深戏迷、台积电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许峻郎,就台上演戏、台下观戏分享彼此的真实感受。

许:《千年舞台》筹备3年,原本去年要演出,因疫情延至今年。演出后引发热烈讨论,我个人认为,这出戏绝对是今年最特别的一出戏,我们多数人都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戏剧形式,很特别,也感动,魏老师这么努力且无私地把这么多内心事情搬上舞台。这次演出「魏海敏」,您会不会紧张?

魏:紧张倒谈不上,反而是一步一步把这出戏捏塑起来的过程,比较纠结、辛苦些。我们演传统戏时,就是戴着面具演别人,动作自然就会这样那样比划,但是现在要演自己,那该怎么表现才好?导演(王景生)会告诉我哪些地方还不到位,但他主要是概念的形成,不是指导我表演的导演。因此,剧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我自己再三推敲出来的讲话方式,像在对别人倾诉,同时要清晰有条理、不废话,没有煽情和乞怜,这是我从没有过的经验

Q:虽然您不是第一次演独角戏,但这次经验应该很不一样。

魏:完全不一样。我们用的是京剧这个载体,但也要破京剧这个载体,才能得到属于现代不同的东西。剧中6个角色以前都是戏里的主角,在《千年舞台》却成了配角,其他是导演挖掘出来想谈的议题。我跟导演有很大量的访谈,他要我讲从小到大的事情,再从中找出每一个点,非常不容易,不管是政治或父母亲的关系,看似不相连的事情却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你无法逃避和漠视它,戏剧反映的是人生。导演擅于营造话题,对「纪录剧场」很有经验,我一点儿都不害怕他会把我做成怎么样,才会敞开心,安心把自己交给他。

以前,我从不认为演员有资格讲自己的事,演员就是演好别人的故事。我已经奉献大半生给别的角色,现在想讲点自己的心里话,剧中每句话都出自于真诚,没有半点做作或虚假。即便是把几出戏拉在一起演出,但功夫下的不算少,每一个小细节都是导演精心设计的,每一个动作声腔也是我自己重新设计,我认为真诚是艺术作品最重要的元素,只不过,每个人可接收的程度,都与个人生命的体现有关。我想这类型的戏剧在全世界应该蛮多的,只是在台湾少见,大家习惯

Q:导演选出的6个角色都是您的经典代表,也个别指涉某种女性形象,「她们」又是怎么呼应您个人的经验或情感面?

魏:原本提供导演10个角色,都是我认为有意思的、或技术面有发挥的戏,最后他选出6个,很精准地跟我的生命历程对接起来,像「楼兰女」对应我和母亲的关系,母亲在我年幼时离家,从小没有母亲的记忆,有天她突然出现,感觉很奇怪。后来我们住在一起的时间里,有很多冲突,直到她失智、过世,最后我跟母亲好像在灵魂上做了和解。我从没恨过她,只觉得,如果她能跟我说声「对不起」,我会比较好过点。「曹七巧」讲的是我跟父亲之间温暖的记忆,但我对他还是有很多不了解,「孟小冬」是我对感情的看法,「欧兰朵」是我重新看待艺术对生命、和在人类社会所展现的意义与价值

许:〈母亲〉那一段很有象征意义,任何一个家庭都可能发生的事情,在舞台上讲出来却有种特别的魔力,「终究是和解了」,亲人之间的界线反而更难拿捏,我想很多观众也都心有戚戚。魏老师怎么掌控在舞台上这种会催泪的私人情绪

魏:每次演到这段我都哭啊,只有一场没有掉泪。但我遵照梅兰芳老师说的:「凡戏带三分生」,所有表演都是当下才发生,导演也讲:「你要『新鲜』」,是相同的道理。不能像背好台词了就在台上洒狗血,把它演老、演油掉了。演戏是很妙的事情,要做到不煽情、不过分又不薄弱,都在分寸间。

许:我相信很多观众是带着要听魏老师精选唱段心情来看《千年舞台》,老师示范清唱《穆桂英挂帅》,虽然不是穿戏服、没有粉墨登场,表演的层次却非常高,内含的情绪真的让人感受到一位女性面临生命抉择时的思考,很震撼。倘若您上了妆、有了锣鼓点,可能就没办法演出这些了,因为您就变成「穆桂英」,而不是「魏海敏演穆桂英」,这段表现的讯息层次相当丰富。

魏:为何我要一直强调梅兰芳的表演?京剧原本是演给皇帝看的,因此京剧艺术的成熟度相当高。民国之后,社会形态不同了,京剧也产生本质性的转变,梅派程派荀派、尚派「四大门派」树立4种不同的女性原型和旦角艺术的风格。旦角在京剧当中原本很弱势,只能依附男性角色:靠夫、靠子,没人靠就去当青楼女子,甚至有些反串扮相还很丑。直到梅兰芳那时才开始觉得女性角色是重要的,观众也喜欢看女性角色,因为漂亮,而且可以有各种打扮。因为梅兰芳等「四大门派」的努力,让舞台上的女性有了独立人格。我们受惠于「四大名旦」的创新,「女性戏」终于能和「男性戏」并驾齐驱。

1920年代,梅兰芳等为女性人物在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那么,21世纪的我们,能为女人争得什么样的一席之地?这个问题经常会被忽略,我们已经不需要「变身」才能演戏,还有更多元的女性角色可以挑战,像「曹七巧」这样的人物,在过去的老戏是不可能当主角的。

老戏是传承、模仿老前辈的东西,但这都只能是养分,不能变成是唯一的表演方式,必须要有自己的创意,才能称得上是表演艺术工作者。这次演出,我才觉得自己跟梅兰芳很贴近,以前都没这样的感受,以前我只想成为梅兰芳的样子,模仿他的唱念、动作,这次我终于明白了。

许:张玹的作曲引起很多讨论,批评者不少,我却是非常喜欢。以现代的配器法来看,魏老师的嗓音刚好浮在旋律之上,变成不协调的美感。导演和作曲家应该是有意识地想让老师的声音代表某种艺术生命,因此特别突显出来,成为一种不和谐的美感。

魏:我想大家是不习惯,听不懂没有旋律的音乐。刚开始我也觉得莫名其妙,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音乐给我?后来想通了。我唱梅派戏是原汁原味的文武场,你无法把京剧弄得支离破碎,所以得把原唱腔保留住。但在新戏部分,《楼兰女》我是清唱,这次加了音乐让人感觉身体里面的撕扯带给米蒂亚极大的痛苦;《曹七巧》和《孟小冬》都是摘录唱段,因为是从不同段抽取出来的,更不可能使用完整的音乐,《曹》的部分有添点梦幻、甜味在里面,表达她内心对爱的渴望与憧憬,反观《孟》的部分就有点凄凉,虽然和梅兰芳结了婚,却始终无法踏进他的真实世界,这几段音乐我也觉得很美。

许:魏老师受人尊敬的特质就是「勇敢」,楼兰女、欧兰朵都是勇于创新的角色,很多人会害怕搞砸而不愿意尝试,您都没担心过砸锅这件事?

魏:很多人问我:「你不怕砸自己的招牌?」怎么可能!我的字典里没这个字眼。我是喜欢改变的人,演员就是什么戏都能演,又不是瓷器,一做好就成为那个样子,那多没劲儿啊,我是活生生的人哪!

1993年我第一次在北京观众面前演出梅派戏,压力是很重的,回到台湾我就演了《楼兰女》,反差很大,很好玩,我从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我很幸运生在台湾,能做很多新戏,又到对岸拜师,得到梅派传承的高评价,两种经验少一块都不行。

1982年我在香港看了梅葆玖老师的演出,那次经验打开我的视野,才知道什么叫做「好戏」。我很爱看戏,什么戏都看,看戏是很重要的自我成长,很多演员从不看戏,认为只要自己那块熟练就好,但即使再熟练也只是技巧,不代表观念成熟,当我们看到人家好的地方就要吸收,看到不恰当之处,也要提醒自己不能犯同样错误。演员是压力很大的职业,虽然演出前也会紧张,但好像我给人生的功课就是这么严苛,时时刻刻接受检验,变成我的「宿命论」,吃苦当吃补,现在比较能感觉到在舞台上如鱼得水。

许:魏老师清楚自己的天命,和将最重要的精神和能量放在哪里,不是寄托在哪一个人身上,或被价值框架影响,因此能获得在世界自立的力量。

魏:我演那么多女性戏,演出她们的心情,对女性有很多悲悯。从生活面来看,女性扮演照顾者的角色居多,但我希望,女性能找到自己最热爱、真正想做的事情,并且稍微坚持一下。女性要加强对自我的肯定和认识,认清自己是谁、喜欢自己、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这也是我一直努力追寻的方向。

Q:台积电文教基金会今年以「她的舞台」作为「台积心筑艺术季」主题,《千年舞台》担纲开幕演出,可否谈谈今年艺术季的策画理念与内容?

许:基金会自2003年起,每年在新竹、台中、台南策画「台积心筑艺术季」,去年因为疫情首度停办。今年以「她的舞台」为主题,规画戏剧、展览、音乐、文学活动。现在谈「性别平权」并非新鲜事,但大家是否都有意识思考这个议题,我觉得还需要努力,尤其女性在某些传统价值的框架下,还是不由自主会摇摆对自己的信心,更遑论女性艺术家要能脱颖而出(stand out)多不容易,魏老师可谓典范,不满足于被定义为一个京剧演员,她尝试多方,尽管有50年的舞台经验,依然可以强烈感受到她想再创造舞台生命力的企图心,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女性艺术家的觉醒、韧性和为此付出的牺牲。《千年舞台》之外,我们也以魏老师的舞台故事策画「魏来时╱魏来路」特展。此外,我们也邀请国光剧团演出《杨门女将》,这出剧角色众多,演出难度高,今年也只在艺术季演出。

展演活动之外,基金会请文讯策画「潮味奇女子的文学人生」活动,与台北女书店、新竹或者书店、台南晒书店及高雄三余书店合作主题书展,我们选出萧红、罗兰、张爱玲、聂华苓、琦君、林海音三毛、曹又方这8位女作家,每家独立书店挑选2位最有兴趣的女作家来办活动,如:讲座、读剧会、电影放映和邀请独立乐团唱三毛的歌等。除了与独立书店线下结盟,也和「读册」合作线上书展。古典音乐方面,由国家交响乐团演出两部马勒的经典之作,以百花齐放的方式让民众各自吸取他们想要的部分,是艺术季希冀达成的目标。

(人物小档案)

魏海敏,原名魏敏,京剧梅派传人,梅葆玖先生的大弟子,并受教于陈永玲、 童芷苓先生。现任国立国光剧团当家青衣,毕生致力于京剧艺术的传承推广与创新,曾获得台湾国家文艺奖及金曲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等重要奖项。

许峻郎,台积电文教基金会执行长。台积电文教基金会于1998年成立,以人才培育、社区营造、艺文推广等为主要发展方向,期能透过参与各项教育文化及社会公益活动,回馈社会。

魏海敏。(摄/陈佩芸)

许峻郎。(摄/陈佩芸)

本文作者:吴垠慧

(本文摘自《PAR表演艺术 5月号第339期》)

《PAR表演艺术 5月号第3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