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苹果标志上下颠倒?揭密贾伯斯策略:用Mac会想被更多人看见

苹果笔电标志上下颠倒,使用时才会让他人看见「正向」的LOGO。(图/取自pixabay)

文/约拿‧博格(Jonah Berger)

摘自/时报出版《疯潮行销

肯恩.西格尔(Ken Segall)是已故苹果执行长贾伯斯(Steve Jobs)生前的最佳左右手。有十二年的时间,肯恩一直担任贾伯斯旗下公司的创意总监。1980年代初,他开始负责苹果的广告。当贾伯斯被开除并自创NeXT电脑公司时,肯恩跟随他出走,继续并肩作战。直到1997年贾伯斯重回苹果,肯恩也跟着一起归队。肯恩致力于「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广告系列,是创想出「疯狂的人们」(Crazy Ones)这支广告的团队成员,他更把蛋状的一体成型桌上型电脑命名为iMac,是开启i系列「疯」潮的大功臣。在后来的几年,肯恩的团队每两个星期会和贾伯斯坐下来讨论。那算是一种工作汇报会议,他们会分享广告作业流程上的所有事情:富潜力的点子、新的广告文案和构图。贾伯斯也会这么做,他会跟肯恩的团队分享苹果的状况、在销售什么产品,以及如果有什么新产品要推出,也许有必要做广告,诸如此类。某个星期,贾伯斯和肯恩的团队开会时态度强硬,无论如何也不肯让步。贾伯斯满脑子都是绝对要给使用者最好的体验,他总是把顾客摆在第一位,顾客是掏钱的人,他们应该得到该有的对待。所以苹果把这样的理念带入产品设计的每个环节,从开箱到打电话请求技术支援。当你第一次打开新iPhone的包装时,曾注意到自己迫不及待的感觉吗?那是因为苹果非常重视设计出那样的体验,亦即提供顾客最完美的奢华感与迫切感。上下颠倒的苹果商标这样的理念坚持也可以在新产品钛书笔电(PowerBook G4)的设计上窥见一二。这款笔记型电脑将会成为技术与设计上的傲人作品,它的铝合金机身深具革命性,比不锈钢坚固,却比铝更轻盈,而且厚度不到一英寸,成为当时有史以来最薄的笔电。可是贾伯斯关心的并非这款笔记型电脑的坚实或是它的重量,他关心的是苹果商标的放置方向。钛书笔电的上盖有个苹果被咬了一小口的商标,为了坚持使用者至上的理念,苹果希望电脑用户看到这个商标的方向是正确无误的。这点从笔电盖子开开关关之频繁来看,尤为重要。使用者会把笔电塞进背包或手提袋里,之后再拿出来继续工作。每次你拿出笔电的时候,很难知道哪一边该朝上、哪一边可以打开,以便你把笔电放在桌上时能面对自己。贾伯斯希望这个动作能愈流畅愈好,所以他总是把商标视为指南针,让盖子阖上的时候必须面对使用者,所以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定位笔电的方向。但当使用者打开随身的笔电,问题就来了。只要他们在咖啡店里找到位子,坐下来享用玛奇朵咖啡,他们就会打开笔电开始工作;可是只要一掀开笔电盖子,商标就转向了,周遭所有人看到的都是上下颠倒的苹果商标。贾伯斯是个超级品牌至上完美主义者,所以看到那些上下颠倒的商标,怎么看就是不顺眼,他甚至忧心那有损品牌形象。因此,贾伯斯问了肯恩团队一个简单的问题,究竟何者比较重要:是在顾客打开钛书笔电之前看到商标的方向是对的,还是使用钛书的时候全世界的人看到的商标方向是对的?只要你下次留意苹果笔电就会发现,肯恩和贾伯斯推翻了他们长久以来的坚持,他们把苹果商标上下倒放,为什么?曝光度。贾伯斯知道,看见别人在做某事,会更有可能让人亲自去体验。

▲Macbook掌握行销关键:促使产品风行畅销的要素,就是大众能见度。(图/达志影像/美联社)但关键在于「看见」这两个字。如果很难看见别人在做什么,自然不容易去模仿。让事情被更多人看见,就能让它更容易被模仿。所以,要促使产品风行畅销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大众能见度。要壮大,就要被看见。

模仿心理想像你到外地出差或跟朋友出游,置身在陌生城市里。当你终于抵达当地,到饭店登记入住,匆匆洗了个澡之后,觉得肚子饿扁了,是该吃晚餐了。你想去一家不错的餐厅,可是对这个城市不熟。饭店柜台人员正在忙,你也不想花时间查看网路上的餐厅评价,于是你决定踏出饭店「走着瞧」。可是当你走到繁忙的街道一瞧,多达数十家餐厅令你眼花撩乱。有座落于紫色凉篷里的泰国餐厅、有时髦装潢的西班牙风味小馆,也有义大利餐馆,你要如何选择?如果你跟大多数人一样,大概会根据一个千古不变的经验法则:找一家高朋满座的餐厅。如果很多人去那里吃,表示那家餐厅大概还不错。如果你一看里面冷冷清清,大概就会继续往下走。这只是一个广泛现象的实例之一。人们经常模仿身旁周遭的人,穿衣打扮喜欢向朋友的风格看齐,上餐厅爱选其他客人常点的菜,饭店毛巾重复使用(认为别人也这么做)。选举时如果配偶有去投票,自己也会有更高意愿去投票;如果朋友戒烟成功,自己也愈有可能戒掉烟瘾;如果朋友变胖,自己也更容易变成肥胖一族。无论是生活琐事(像要购买什么品牌的咖啡)或重要抉择(如要不要缴税)等,大家都习惯看别人怎么做就怎么做。电视节目使用罐头笑声的理由便是:观众听到别人笑,愈有可能跟着大笑。人们之所以模仿,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别人的选择提供了资讯。我们每天所做的许多决定,就像在陌生城市里找餐厅吃饭一样,需要一点资讯可供参考。哪支叉子是用来吃沙拉的?度假时要带哪本书比较好?我们不知道正确答案为何,就算有点知道怎么做,也不能百分之百确定。因此,为了解决我们的不确定,我们通常会看别人怎么做,然后跟着做。我们心想如果别人那样做,那一定是个好办法。他们也许知道我们所不知道的,这样做安全多了。如果同桌的人好像是用小叉子吃芝麻菜,我们也会照做。如果很多人好像都在阅读约翰.葛里逊(John Grisham)最新的惊悚小说,我们也会买一本带着出国度假时看。心理学家称这种心态为「社会认同」(social proof)。 这就是吧台调酒师在拿出小费玻璃罐时,一开始会先丢进一大把纸钞来作为「诱饵」的道理。如果小费罐里面空空如也,客人心里会想别人大概都不给小费,所以决定不要给太多小费;但如果小费罐里已经塞满钞票,他们就会认为每个人一定都给了小费,自己也应该给才对。

★本文摘自时报出版《疯潮行销》,作者约拿‧博格(Jonah Ber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