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思-高龄金融剥削 谁都不该袖手旁观
防疫女神贾永婕弟弟贾永骐日前指控舅舅疑似诈欺案例中,犯罪并不会无缘无故发生,犯罪金三角理论告诉我们,合适标的物(被害者)、犯罪动机(犯罪人)和系统漏洞(环境),若这三角关系没有处理妥当,就容易发生犯罪事件;在贾母一案中,或许舅舅一开始出于好意照顾贾母,但可能后续发现贾母拥有7张价值2,700万的保单,而引起犯罪动机产生「道德滑坡」,再利用贾母失智这点产生「系统漏洞」或称「认知不对称漏洞」,当这犯罪金三角成立时,犯罪随即发生。
在系统漏洞一环中,除了贾母的心智不对称外,我认为寿险公司也未尽应有责任,或许是行员在乎业绩,而解约7张价值2,700万保单,其受害者是长达5年失智高龄患者,这不用通知相关儿女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业绩压力促使犯罪合理化
某国内银行理专曾表示:「每到1月份公司为了开红盘,就要求目标业绩要达到2、300%,其他月份业绩也要100%以上」,国际金融机构富国银行也在2020年承认在一项假帐中压榨员工作假帐,为了短期利益损害公司商誉。
个人认为,金融机构根本问题在于员工所属「环境」问题,金融业销售产品与金钱激励的措施(KPI),若销售量与业绩划上等号,就会导致他们自利动机过强产生「犯罪心理」,面对无止尽的业绩压力,加压并鼓励行员销售产品,员工为了达到业绩就产生「犯罪动机」,而为了掩盖自己的不安心理,进一步产生「犯罪心理合理化」,若刚好当下具有环境漏洞,或遇到贾母事件,犯罪金三角只要成立,犯罪问题随即发生,最终导致整体金融业行为偏差。
销售量与业绩划上等号,为金融业长年以来陋习,如同「房间里的大象」一书中所阐述明明大象就在眼前却视而不见,「旁观者效应」没有一位吹哨者会让我们付出极大的代价;每当理专发生弊案,金管会马上增加法令,造成整体金融业「合规成本」大幅上升,但这似乎没看见问题盲点,事后补救往往已经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的行动。
「长照」为台湾目前迫切需求,而「信托2.0」政策就是希望能打造更完善的高龄信托服务,但目前还停留在金融产品范畴,正所谓「想像力、伦理到哪,信托就到那」,希望未来信托还可以照顾到弱势族群,对于心智脆弱者有公证人,不限于高资产阶层实现普惠金融目的,早日达成黄天牧主委所说「公平代客、诚信金融」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