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思:彭怀真》警察专业谁尊重

台北市警察局长调任,台北市长柯文哲直言未被尊重,柯文哲临时取消出席交接典礼,由台北市副市长邓家基(右2)出席,监交人也改由刚上任的警政署长陈家钦(左2)监交,印信则由台北市警察局副局长林顺家(左1)代表交接新任台北市警局局长陈嘉昌(右1)。(陈信翰摄)

警界高层人事大异动,引发大争议,台北市长柯P及邱丰光干脆不参加交接典礼,明白显露对此次异动的不满。内政部处理此次牵连甚广的人事案,确实不漂亮,少了对警察体系的尊重。

医师、大学老师、律师都是专业人士,无庸置疑。有些职业,例如社工师、咨商师、护理师等,收入都不如警察,但都已经被大众认定是专业。但警察,是专业人士吗?

要回到职业的属性来分析,专业性的职业有5项最容易被辨识的特性是其他职业所没有的,以这5点来分析警界:

1.基本知识和发展一套系统的理论架构:警察大学为警界最高学府,有2个学院、1个独立研究所、13个系,有博士课程者有3个。但学术性仍不及一般大学,撰写专书专论的老师极少。《警察学》如凤毛麟角,多半警察领域的书都是考试用书,少见到理论架构,基本知识算不上科学。

2.专业权威是基于专业判断和专业能力:警察在治安各方面的表现,基于专业判断及专业能力,大致获得社会认可。因此,群我伦理促进会公布「2017台湾社会信任调查」,警察信任度达7成,是各种职业的第5名。

3.有权规范及管理其会员、专业实务工作、教育和行为准则:警界早已建立规范的体系,透过督察等体制约束成员。但是来自政治力的干预事件此起彼落,使警察备受政治人物的干扰,某些警察也寄望外在的力量来获得自身的利益。专业组织及专业工会在各种职业里几乎是必然的,但台湾的警察仍然无法组工会。

4.共同信守的工作道德守则或信条:警察当然有明确的内规及伦理守则,但在各种名利声色的诱惑中,比起其他专业,更难以把持。警界的风纪案特别多,每次发生都伤害警界形象。外界的他律不如每一位警察的自律,自律正是专业人员的根本特质。

5.一套专业的文化,可遵循文化的价值:这是台湾警界较弱之处,相对于邻近国家的日本、新加坡,都亟待加强。

建立社会大众认可的专业形象是各种职业共同努力的目标,也应该是众多警察的心愿。但警界高层在乎这件事吗?是否全心树立警察的专业地位呢?能够影响警界的政治人物,无论是地方首长、民意代表、内政部长、行政院长、总统,又是否真正尊重警察成为一种完全符合专业条件的崇高职业?

此次高阶警官的调动留下不少争议,对警界的整体发展并未加分甚至还减分。但还是希望上任新职的要员,能带领警界朝向更好、更专业之路踏实迈进。

(作者为东海大学社工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