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斗米》好笑又走心 叶向华:台湾做剧不可能只嬉闹
▲《五斗米靠腰》打破大陆戏迷对果陀的既定印象。(图/果陀剧场提供,下同)
果陀剧场在大陆被封为「走心派」剧场,经典剧目《淡水小镇》、《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以发人省思的剧情打出知名度。今年果陀首度尝试把改编自漫画家马克画作的白领喜剧《五斗米靠腰》推到大陆市场,戏迷惊艳「原来走心派也能那么好笑」。
果陀剧场营运长叶向华坦言,决定把《五斗米靠腰》搬上大陆舞台之前曾经担心观众会不会看不懂,「大家看《淡水小镇》是以『看果陀经典的角度来看戏』,但这出剧讲的是一个台湾的现象,怕他们看不懂,在行销的时候还特地做了单张,告诉观众我们要介绍一个你还不熟悉的台湾。」
负责行销推广的黄馨慧笑说,「进场前,我们发单子考观众懂不懂台湾用语,刚好大陆那边有个习惯是小剧场开始之前会有一个主持人跟观众互动,我们就邀请主持人跟观众对答案。」据说现场观众很进入状况,直说「我知道爆肝是什么」。
比较大陆剧场与台湾剧场,叶向华看到很多台湾值得珍惜的地方,以《五斗米靠腰》为例,虽是喜剧,「后面那段非常动人,这是台湾本身的文化养成,不管看戏看电影,我们都期望在最后可以得到一点东西,能够去反思,那个东西是台湾人做戏一直都没有变的,你如果要一个台湾人只做嬉闹戏,他可能做不到。」
「大陆演员很多是科班出身,很容易对角色去做诠释、揣摩,这是值得台湾学习的地方。」叶向华说,「而台湾演员的优势在于,从生命中萃炼出来的真诚度是很自然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表演能够马上打中观众。」
无论是台剧团登陆,或是陆剧团登台的「两岸小剧场」,即使剧团已经为了适应在地文化稍做调整,难免还是会出现「不懂哏」的状况。对此叶向华很坦然,「我们会把《半泽直树》改成《甄环传》,避开他们不熟悉的元素,不过不会把马克变成一个大陆的上班族,毕竟大陆观众进剧场看台湾剧团,就是想认识不一样的台湾文化。」
叶向华说,「观众不理解,那就多看、多理解,而不是怕观众不懂,就改成很大陆的样子,这样来看剧就没意思了。」
▼《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在大陆广受好评,与经典剧作《淡水小镇》奠定果陀「走心派」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