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荣光 成就国球的重量

1973年郑百胜代表巨人队出征在汉城举办的远东区少棒赛,最后也带回世界冠军。(本报资料照片

台湾从1969年起参加美国宾州世界少棒联盟(LLB)举办的少棒赛,1972年、74年又延伸到青少棒青棒中华队频频抱回冠军,在当时造成莫大轰动,满足了国人提升国际能见度的渴望,以及小朋友为国争光的荣誉感

二代巨人少棒球连永绍指出,当年台湾在国际外交不断受挫,从退出联合国、台日断交,乃至后来台美断交。为争取国际能见度,在为国争光使命感驱使下,各地无不集中力量,采斯巴达教育发展少棒。这并非正常现象,也违背LLB推动棒球教育的理念,形成「人家像办夏令营,我们却倾举国之力去抢冠军」的现象。

连永绍说,1969年金龙少棒是以全国明星队方式组成,后来LLB不允便改为地区明星队,七虎、巨人都是南区县市菁英。不久又被LLB质疑,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再改以县市为单位,将球员转学到同一学校。也因此棒协与LLB关于组队方式的争议从未间断,直到1997年退出LLB为止,28年间台湾共夺得17次少棒冠军。

还好近年来民智已开,三级棒球夺冠光环不再那么耀眼,小球员也不用肩负巨大压力;2003年台湾重返LLB,迄今18年仍无法重温少棒冠军梦。这是因配合一校一队或每1500名学生组一队的规定,造成实力下滑,昔日两代巨人少棒的荣景已难再现。

连永绍说,「全民疯少棒」的时代小球员前仆后继,土法炼钢下即使受到运动伤害也无人过问。如今夺冠与否已没那么重要,让小球员为兴趣打球,反而有助棒球种子开枝散叶,在各处萌芽。

话虽如此,当年三级棒球带起的风潮,确实让这项运动乘风而起,提升到另一层次,前人的努力也不应一笔抹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