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2公里深岩洞建地下掩体 习近平专属核战碉堡曝光

▲核掩体通常是为了避免国家政府遭受核武攻击后停止运作,而设立的紧急避难所兼作战指挥中心。图为英国地下核子掩体-德雷克地道。 (图/翻摄自Drakelow Tunnels官网

军武中心/综合报导

中国日前传出在北京西山国家公园地下,存在超过2公里深的石灰岩溶洞,而其中更设置了最高领导阶层专属的核掩体,也是中共中央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的一部分。这类设施通常是为了因应核战爆发时,确保国家领导阶层能安全转移,并继续指挥战略等事项而建立。

根据香港《南华早报》报导,中国从1950年代以来已经在各地建造了数个避难所,用来防范核子武器的攻击,而正确位置一直都是未公开的机密,但是日前却传出,在北京政府所在地中南海」西北方约20公里处的西山国家公园地底,竟存在着这样一个核掩体。

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副研究员大军表示,他们发现在北京西山地下存在超过2公里深的石灰岩溶洞,甚至可与深度约2200公尺,被认定为世界最深的库鲁伯亚拉洞穴(Krubera Cave)相比较。

报导更引述中国官方文件指出,在这石灰岩溶洞中,存在着最高领导阶层专属的核掩体,仿佛设置在一座小城市一般,而该掩体更是中共中央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的一部分,此外,该地点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身穿迷彩服,参观指挥中心时就已曝光

▼习近平穿上迷彩军服,率领军委成员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 (图/翻摄自军报记者)

秦大军提到,石灰岩溶洞大部分都暴露在地表或地表附近,也包括库鲁伯亚拉洞穴在内,但是西山的石灰岩溶洞则深埋在花岗岩等坚硬岩石之下,平均厚度达到1000公尺。

西山石灰岩溶洞的自然条件正好符合核掩体等避难所的需求,这类设施通常建设在坚硬岩山之下,并设计成能够长时间独立运作、不需要外部供给资源,并且足以抵挡强烈的爆炸冲击,另外,为了应付核武产生放射性污染物,还配备有先进的通风过滤系统。

秦大军同时也负责研究西山的地下水资源,并调查该指挥中心在核战爆发后是否会有缺水问题。他指出,北京的地下水因为大量的人口需求而被过度抽取,水位从1990年代以来便每年下降1公尺多。但是研究结果显示,因为来自地表的雨水、雪、河流湖泊水源持续提供补给,西山地区90%的地下水水质相比北京其他地区较为新鲜,目前的储量更可以满足100多万人使用。

然而,湖南衡阳南华大学的核科学家刘永则指出,如果发生核武攻击,放射性落尘沉积在土壤跟水中的时间会比在空气还要长,而在使用地下水之前更要事先处理过,因为辐射性粒子可能会进入地下湖泊或河流中。

针对核武产生的放射性污染,刘永表示,中国已经开发出能够透过细膜过滤核污染物的技术,而这些过滤后的细膜,则会被浸入用来阻绝辐射的熔融玻璃中;此外,在经由冷却、密封水泥中后,这些处理后的污染物会被储存在特殊容器里,并可以存放在地洞中很多年,而不会造成任何伤害。

▲▼英国的德雷克罗地道内部构造。 (图/翻摄自Drakelow Tunnels官网)

除了中国以外,其他国家同样也拥有这样的核掩体避难所。以英国为例,该国第二大城伯明罕西方32公里处,有个在二战时修建的巨大地下核子掩体,称为「德雷克罗地道」(Drakelow Tunnels),占地2.5公顷(约25000平方公尺),原本是为了秘密制造飞机建立,但到了冷战时期,为了防范核子攻击,决定改建成地下掩体,成为「英国的最后防卫站」。

另外,拥核大国俄罗斯也拥有距离地面65公尺的第42号地下核掩体,于1940年代由史达林亲自命令修建而成,地点离克里姆林宫不到两公里,作为地下指挥所使用。不过,这些上个世纪遗留下来的设施,在冷战威胁结束后,逐渐失去原有的功能和意义,很多都改建成博物馆并对外开放部分区域,让人们感受历史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