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肾患者心脏术后体力差 医吁「这样做」改善生活品质
医师陈贞伶指导患者进行复健。(童综合提供/陈淑娥台中传真)
台中市65岁杨姓男患者,因末期肾脏病定期在童综合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去年底进行冠状动脉绕道手术,术后因心肺功能不佳,开始进行心肺复健治疗,3个月后,从原本只能运动不到10分钟,明显进步到可持续20分钟以上,身体体能也明显变好。
杨姓患者因罹患高血压多年致心脏肥厚,去年底三条冠状动脉阻塞,由心脏外科主任吴清文进行冠状动脉绕道手术,从患者腿部撷取三条大隐静脉血管后,绕过阻塞血管进行吻合移植,术后恢复心脏正常血流供应。
因杨姓患者本身洗肾,术后体能比一般人差,心肺功能恢复缓慢且不佳,为了让他早日重拾正常生活,吴清文会诊复健医学部医师陈贞伶,希望尽早进行心肺复健。进行评估后,确认患者心肺功能差致摄氧量低,所以易出现疲劳、精神差与失眠等情形,给予适切心肺复健医嘱。
物理治疗师耿纪峰监测患者心肺耐力。(童综合提供/陈淑娥台中传真)
物理治疗师耿纪峰至床边进行复健,在加护病房时先让患者在床上进行脚踏复建,从躺着脚踏开始,而后坐着脚踏,再进步到可以站在床边进行脚踏。转至普通病房与出院后,让患者至心肺复健室进行脚踏车与跑步机等复建,3个月下来,从原本无法持续运动10分钟,已进步到可持续20分钟以上,且精神、体力与睡眠品质都明显变好,大幅改善生活品质。
耿纪峰表示,个案因为本身有肾脏病,所以体能与运动耐受度更差,在复健部医师评估后订定运动处方,在专业心肺物理治疗师从旁指导下,依据患者的目标心跳与配合生理监测设备监控下进行脚踏车与跑步等运动时,增加心肺耐力与体适能,并且也给予患者往后运动与饮食等卫教建议,帮助患者出院后也能养成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
陈贞伶指出,心肺复健是对于罹患心脏或肺脏疾病的病患,针对不同病况与体能订定个别心肺物理治疗运动训练,给予非药物与非侵入性的治疗方式,有氧运动为主,再辅以肌力与胸腔呼吸训练,经由专业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每周进行复健训练2-3次,术后3个月皆有健保给付。
对于如个案这样的冠状动脉绕道手术后病患,从入住加护病房开始就进行「术后早期心肺」运动训练,可以减少加护病房住院时间,增强体力回复与心肺功能,减少焦虑失眠等症状;提早下床活动也可以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训练,及早恢复正常生活和改善生活品质。
患者进行心肺复健治疗(左一为医师陈贞伶;右一为物理治疗师耿纪峰)。(童综合提供/陈淑娥台中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