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剧痛竟是血癌作祟 50岁女因「这件事」险无法治疗

图/刘嘉仁主任提供

下背疼痛导致行动力下降,小心多发性骨髓瘤作祟!1名50多岁女性,因下背疼痛就医,发现脊椎狭窄导致神经压迫外,经血液和骨髓穿刺检查更是指出其罹患了多发性骨髓瘤。除了接受多发性骨髓瘤的标准治疗外,同时手术处理脊椎狭窄及神经压迫,再配合预防骨转移药物,让疼痛大幅舒缓。尔后,待其身体机能恢复后,再透过自体干细胞移植,如今各项检查已看不到癌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8至9成骨病变 病理性骨折恐让存活期缩短

台北荣总输血医学科刘嘉仁主任表示,在国际研究与临床经验都发现,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约8至9成带有骨病变。发病后,除了可能会导致造血与肾脏等功能异常外;因为恶性浆细胞容易侵犯骨骼,所以相较于骨转移发生率约3至4成的肺癌,其发生骨病灶的风险足足有2倍之多。发生骨病变后,会加速骨质流失的速度,病人骨骼会日益脆弱,如同一个钢筋越来越薄弱的房子一样,病人可能会因为跌倒、碰撞,而发生脊椎压迫、病理性骨折、骨骼手术等骨骼并发症。不仅剧烈的疼痛挥之不去,还可能需要长期卧病在床,或是需要仰赖助行辅具。

刘嘉仁主任强调,当病患无法自主活动或长期卧床时,不但肌肉会快速萎缩,肠胃蠕动也会变慢,加上代谢状况变差,很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导致癌症治疗无法持续,让存活期变短。因此当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病人,一定会要安排影像检查并治疗骨病变,预防骨头受到侵蚀,才能避免骨折的发生。

多项影像检查能确认骨病变状况 多元治疗助患者击退骨病变

刘嘉仁主任指出,多发性骨髓瘤不容易早期发现,病人常因骨头疼痛到骨科检查,医师若怀疑病因可能是多发性骨髓瘤,会转介血液肿瘤科医师,再借由断层扫描、磁振造影、正子扫描等方式,察看骨病变状况,使用单株抗体或双磷酸盐类药物,不但可以减少蚀骨细肺活性,也可减少骨骼并发症。

刘嘉仁提到,前述50多岁个案,在多发性骨髓瘤骨转移破坏下,需要用到长效型吗啡类药物才能舒缓疼痛,但透过减压手术、复健及骨病变治疗药物,大幅缓解疼痛,得以持续癌症后续治疗,甚至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用力推开生命威胁。

骨病变治疗前应先确认口腔健康 复健与核心肌群训练有助癌症治疗

刘嘉仁主任提醒,使用骨病变药物,有极少的情况下会发生下腭骨坏死并发症。为了降低发生风险,病人在用药前,都建议要牙科检查口腔状况,先检查是否需要拔牙、植牙等,完成后才能治疗骨病变,并且目前健保提供癌症病人每3个月牙齿涂氟一次,并透过定期回到牙科诊所检查,加强口腔健康,以利降低下腭骨并发症风险。

刘嘉仁主任呼吁,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在明显症状出现前,都难以知道受生命威胁,当骨病变发生有疼痛或四肢麻痹等症状,才会主动就医检查,一旦确诊不仅要配合医师用药治疗骨转移外,还需要配合复健与核心肌群训练,这将有助于减少骨折风险,并促进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对延长存活期大有帮助。

TWN-NP-0524-80004

本卫教讯息由台湾安进协助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