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心肌梗塞比冬天更危險?醫點名「8種人」風險高

冬季为心肌梗塞好发的季节,但苏彦伯医师提醒,夏季气温超过30度时,发生急性冠心症的风险会渐渐升高,当温度超过31度,风险会增加接近30%;每上升1度整体死亡风险会增加3%。倘若病人伴随高龄或糖尿病,过高的温度更会增加因冠心病而死亡的风险。 图/潮健康

常于冬季或寒流时爆发的「心肌梗塞」,事实上亦可能于炎热的夏天发作?国泰综合医院心血管中心苏彦伯医师表示,此前曾收治一位70岁的男性老年患者,因在正午时分于公园运动昏倒而被送至急诊室。当时的心电图显示为「急性心肌梗塞」,若不治疗有高达3成以上的死亡率,情况十分危险。所幸医疗团队紧急实施心导管手术,并成功打通患者的心脏血管并放置血管内支架,经由2个星期的密集治疗后才顺利地出院。

气温每上升1度整体死亡风险会增加3%。 图/潮健康

夏季发生心肌梗塞有多危险? 医示警:每上升1度死亡风险增3%

当时该患者的家属格外困惑,误将心肌梗塞当作天气热中暑,并认为心血管疾病都是天气冷、寒流来的时候才会发作。苏彦伯医师指出,冬季时气温骤降,容易造成血管收缩甚至是痉挛,若血管本就狭窄更可能恶化,而引发出急性的症状。这也是为何民众普遍认为心肌梗塞大多发生在天冷之时。

根据国内外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冬季确实为心肌梗塞好发的季节。不过,当夏季气温骤升,急性冠心症的急诊人数一样是随着温度上升而增加。苏彦伯医师解释,在气温超过30度时,发生急性冠心症的风险会渐渐升高,当温度超过31度,风险会增加接近30%;每上升1度整体死亡风险会增加3%。倘若病人伴随高龄或糖尿病,过高的温度更会增加因冠心病而死亡的风险。

夏季诱发心肌梗塞8大风险。 图/潮健康

为何高温造成心血管风险上升? 过度脱水恐因「心律不整」夺命

心肌梗塞又称「急性冠心症」,通常因为供应心脏养分的冠状动脉,因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抽烟等原因逐渐退化,产生斑块堆积在血管内皮中造成阻塞、进而造成心肌缺氧和胸闷胸痛等症状。堆积的斑块若不幸造成冠状动脉血流的急性阻断,甚至可能造成休克或猝死。

为何高温会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上升?苏彦伯医师解释,以学理上来说,温度上升会导致血液的黏滞性增加、胆固醇上升、血管内皮受损,进而增加血栓形成的机会。高温造成的体液减少更会加重上述现象,过度的脱水在特定患者身上甚至会发生低血容休克、或是因电解质不平衡而发生致命性心律不整。

值得一提的是,不只是高温,不少研究也发现,处在忽冷忽热过高的温差(约8.5度左右),或是缺乏空调而持续闷热的室内环境下,都一样会增加急性冠心症的风险。目前台湾的天气时常趋于极端化的型态,气象播报不时有破纪录的高温或是日夜温差变化剧烈的情形,患有心血管疾病或有病史者不可不慎。

这些族群注意夏季心肌梗塞风险! 图/潮健康

不是只有冬季才会心悸塞! 8大族群热天也不能掉以轻「心」

苏彦伯医师表示,典型的心肌梗塞症状主要是胸闷、胸痛,疼痛可以连到肩膀、后背、或是颈部,同时伴随头冒冷汗、喘不过气等等,严重时会造成低血压休克、甚至是心脏发生心律不整,或心脏停止而昏厥或猝死。有抽烟习惯、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或洗肾患者、高龄等皆属高风险族群。

苏彦伯医师建议,上述族群在天气炎热时务必留意气象预报,并于高温警讯时避免外出做剧烈的户外活动。若有需要外出,必须做好遮阳避免阳光直晒,同时注意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补充避免脱水。若本身有心脏衰竭或是肾脏病的患者,水分调控要更加谨慎,此时应询问专业医师的建议。

另外,室内环境也应尽量保持凉爽通风。若室内温度过高时,最好还是要有适度的空调,空调的温度最好设定在26-27℃上下,不但省电,而且可以避免室内室外的温差过大,反而造成不适甚至是增加急性冠心症的机会。倘若出现疑似急性冠心症的症状,建议尽速到医院检查,以免错过黄金治疗期。

本文转载自《潮健康》,原文为:夏季发生心肌梗塞更危险? 医示警:每上升1度死亡风险增3%

│更多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