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农坛,浪漫的另一个定义
六百年的时光有多长?在浩渺苍穹中,六百年时光匆匆流过,却在人类大地上烙印下深刻的一笔。先农坛便是这六百年的见证,它仿佛是岁月通道的入口,远处看灯火幽微,不时流露出各种色彩的柔和光焰,那里面藏匿着的是六百年的虔诚祈愿,是打开艺术与文明之门的不朽宝藏。
本站传媒专访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副馆长张敏,听她讲述先农坛在日月流转中,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感受一个建筑背后吐露的厚重与浪漫。
浪漫的另一种定义
人们对于浪漫的定义,一定是顾盼生姿,充满幻想,自由又诗意的。而先农坛仿佛是浪漫定义的另一面,它更沉默温文。它安静地伫立在西城区东经路21号,北京中轴线的南端,和名闻天下,瑰丽端庄的天坛遥相呼应。
在张敏的眼中,先农坛的性格更沉静:“从本源功用上讲,先农坛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亲耕祭祀典礼的地方,它最突出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就体现在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因为农业文明一贯的稳定性,先农坛的文化和表征也更内敛。”
(图为先农坛庆成宫)
从这一点来看,先农坛背后的这一价值从未改变。作为一个鲜明地标性建筑,它代表着中国延续千年的农耕文明。在农民“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的辛苦劳作中,农耕代表的是“脚踏实地”的低调沉默;而与之相对应的天坛,则更要有“仰望星空”的恣肆想象。在这样的对比下,原本低调的先农坛更显踏实沉静。
(图为观耕台)
不要小觑了这份内敛和温和,先农坛温默安静的背后,却代表着明清六百年的农耕文化传承。其地位之高、价值之显、意义之重依然可以从其建筑规制的完整大气中,体会一二。
在先农坛的背后隐藏着过往盛世和中华民族宏大的精神世界,它看似沉默,实则内心激情澎湃;看似沉静,实则历经沧桑巨变;看似低调,实则有擘画天下的雄心气魄。
这里的一亩三分地,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将中国古代的建筑营造、农耕文明和对神农氏的信仰落下真身,描绘成故事。这些先人留下跨越时空的华美思绪,推动着我们不断追古溯今,在认知中传承,在传承里保护和发扬。
反差感、惊喜感、崇高感和跨越时空的交错感,这背后的文化精神,或许就是先农坛带给我们另一种浪漫的定义。
“文化不灭,文明永生”
遥想六百年前,先农坛建筑刚刚建成。作为祭祀建筑的代表,其恢宏大气,规制严谨,是明清时期典型的皇家建筑代表,然而历经岁月更迭动荡,先农坛的一部分被划分破坏,丧失了原有的完整性。为了复原其完整的建筑格局,如今,先农坛的腾退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张敏说起目前北京中轴线申遗整体计划规划和先农坛腾退工作进度时,语气里透露着期待和信心:“目前先农坛腾退与规划的具体任务拆解都有明确的时间期限和要求,我们在努力进行文物腾退。总的来说,后续的文物保护工作,时间表清晰,目标明确,进度有条不紊。”
六百年的建筑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逐渐恢复曾经的原貌和风姿。在保护建筑艺术本身的背后,同时是如今人们对历史文化传承的郑重相待。
(图为宰牲亭)
张敏介绍说:“今天对文物保护的理解,不是简单粗放的恢复,而是在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用更加易于现代人接受的方式,贴近生活、符合时代特点地去表达它背后传统文化的精髓。”
除去先农坛建筑群本身,北京古代建筑建筑博物馆也坐落于先农坛内,博物馆内安置着被誉为“稀世国宝”的“北京隆福寺藻井”。其中天宫楼阁藻井尤为震撼,天宫楼阁藻井,正中的天宫图上画有1427颗星意为九重天,星象仅靠手工描绘,但准确度性极高,足见古人技艺高超。
先农坛自身神奇的土木结构和金龙和玺彩绘的华丽艺术表达效果,将以先农坛为代表的中国祭祀营造背后典雅精致的艺术、独具一格的建筑构造展现的淋漓尽致。
华夏营造的精神、技术和制度蕴含五千年的强大生命力,在那个时代喷薄而出,又在这个时代被发扬光大,完整传承。先农坛建筑群的古朴大气与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中的展品藻井璀璨绮丽交相辉映,我们能在这些留存的文物中,生动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生命的脉动,感受建筑技艺传承带给我们的温热感,这也最终促使着我们延续文明的火种,营造今天的奇迹。
这里,还有一群保存浪漫的人
在这个代表浪漫另一种定义的古建筑背后,一定有一群极度浪漫的人。他们创造、营建、保护、传承、发扬。其实,保存浪漫的人同样浪漫。
营建先农坛的祖先一定是一群极度浪漫的人。他们拥有瑰丽灿烂的想象力,才能将对麦浪千重的向往,丰衣足食的祈愿都融入在一座座建筑中。他们用信仰和专注,营造了一座座建筑。
保护传承的人同样浪漫,他们不断试图用时代特色不断赋予这份古老文明更新鲜生动的色彩。张敏就是其中的一份子,作为文物守护人,他们一直在为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不懈努力。
同时,数字文旅的日渐兴起,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成为了文物保护的新趋势和潮流。本站传媒为此做出了大胆创新,6月5日芒种,本站传媒协同本站雷火、伏羲实验室打造《文脉中轴——AI乐中轴》系列内容。活动采用业内领先的AI音乐技术,用音乐的形式,向公众展示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之美。
对此,张敏也表达了期待:“后疫情时代,网上博物馆成为新趋势,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也做出了很多尝试,包括网络线上直播、云游等等。数字化文旅是一个新方向,我们可以用先进的技术,与文化挖掘、文物修复、保护等多方面充分融合,让博物馆文化热起来。”
同时张敏也期待着技术、内容和文化珠联璧合,打造1+1>2的最佳效果:“实际上,我们的博物馆只是针对基本陈列做出数字化处理,最终由点到面编织成网。未来,我们期待也希望本站传媒能在技术进步、内容挖掘这一块,为我们提供支撑。”
岁月斗转星移,时光的墨点凝聚在这座建筑群里。未来,大家仍将前仆后继不断保护和传承先农坛以及其背后的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和精神。
本站传媒也将在后续为数字化文旅的推动不断努力,《AI乐中轴》系列将会用更多元的曲风演绎中轴线沿线的古建筑文化,以数字化推动文化传承,助力珍贵文化遗产在创新中获得新的生命力和内涵。
如今,我们将六百年的岁月永存成歌,走进先农坛,了解先农坛,用心去体会和触碰张敏口中沉稳安静的先农坛;同时,也和本站传媒一起,倾听古老又年轻的先农坛歌声,感受600年血脉传承,感受古老与年轻的心灵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