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过动症惧就医 医师:长期影响恐更大

小儿过动症 惧就医,长期影响恐更大。(图/罗东博爱医院提供,下同)

记者游芳男宜兰报导

孩子好动活泼是聪明的表现,但如果过了头,就不免让家长担心是否有过动的倾向。7岁就读小一的小花化名上课时经常无法专心回家作业也写不完,还经常忘记带东西回家,被担心的妈妈带到医院检查,确诊为小儿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所幸经妥善治疗,病情已渐渐随年纪增长而稳定。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注意力与同年纪孩子相比较短暂,且经常过动或冲动,则很可能是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的前兆,罗东博爱医院身心精神科主治医师吴俊汉表示,ADHD主要被认为与大脑前额叶的发展较慢有关,会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过动或冲动,症状依不同个体状况会有不一样的表现。

吴俊汉说,通常孩子必须在12岁以前含括多项症状、行为发生的场域至少超过两个以上,如在家中学校安亲班等不同情境的表现皆一致,并且症状持续期间必须大于6个月以上,且确实对生活、学习造成干扰才会在专业判断下被确诊为注意力不足过动症。

孩子5至6岁之前,注意力与过动的情况不容易轻易被辨别为正常或异常,通常要到5至6岁开始上学后,才有机会观察出,因此注意力不足过动症通常都要等到孩子上大班或小一阶段时才会确诊。

吴俊汉也提醒,许多患有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的孩子,尤其是女孩,注意力缺乏的症状常常是在课堂上放空,不一定会动来动去坐不住,但因为不影响班级秩序,因此便有可能被忽略。

大脑前额叶的功能在于帮助培养规划事情能力,包括:组织、计划解决问题,以及按部就班完成事情、不因为冲动就轻易放弃等,因此随着大脑前额叶功能逐渐成熟,部分孩子在青春期的中后期(约18~20岁),注意力不足与过动的症状会缓解、稳定、甚至痊愈,而也有相当比例的孩子,随着年龄增加,自我管理能力随之提升,进而能够逐渐为自己找到稳定心绪方法

对于小儿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究竟要不要用药,家长通常有许多挣扎,吴俊汉解释,药物的功能是补足神经传导缺乏的物质,孩子服用后,会让心绪稳定下来。

建议家长可与医师详细讨论,对于用不用药的选择,可以着重在用药前后的影响对孩子是否有整体帮助,例如:用药后,在学习效能、人际关系、情绪安顿与生活管理上有所成长,孩子的心理挫折可能因此有效减少,有助于对整体学习产生正面影响。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的治疗需要多管齐下,除了药物之外,家长的态度也相当重要,接纳、同理陪伴孩子,通常能给予孩子正向帮助,并减少孩子的挫折感。同时也建议要避免让孩子经常接触3C产品,尤其是手持式手机平板,以避免加重孩子注意力不足或过动的症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