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周佳:请相信我们的孩子,请让孩子成为孩子

2020年本站教育金翼奖分论坛于2020年10月28日在北京举办,本次分论坛的主题为——如何从小为孩子赋能未来。本站教育邀请了教育行业不同赛道、不同机构的权威专家进行思想碰撞,从理念、产品、运营、服务等角度,解答家长关心的话题。

论坛嘉宾,北京新东方满天星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裁、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周佳女士从学前教育角度出发,为网友分享了对未来教育的观点

本站教育:如何从小为孩子赋能未来,说到这个主题可能我们就要思考未来30年中国需要的精英人才到底是什么样的?您认为,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精英人才现在需要具有什么样的能力

周佳:未来的孩子好艰难,因为他要变成具有多种能力的人,但归根到底其实是两个方面:一是在个人能力方面,一是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

我们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但大胆猜测,未来可能应该是产生大量信息充斥的时代,就像新东方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很重要的一点是他要有独立人格,在大量信息充斥下,每个人能不能知道自己怎么做决定,知道自己在要什么,要自己有自己的判断,而这个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前是非常核心和重要的关键期

个人能力的一个关键词是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落在学前,怎样让他在一开始就具备这些能力,他要明白、愿意学习,可能放在学前我们不用学习,而是要探究、探索,因为生活中所见的一切对于学前的孩子都是新的,对他来说都是在习得,所以我们本身就在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他充分地探索,让他知道怎样发现问题,用什么工具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其实他就是在践行终身学习的方法论。我们新东方的学前就是这么践行的。

另一个关键词是人际交往,世界就是越来越多的各种链接,信息存在,你需要去产生链接,我们说的“超学科”都是讲你要懂得如何链接,人和人、人和事物、人和世界,很多链接,交际产生沟通、链接、合作,其实都体现在其中。学前也在践行这些,孩子们要明白,在很多合作、小组活动、跟家庭、跟社会、跟社区所有环境下,在形成一种什么样的思维习惯和能力趋势

这是我从学前的角度正在践行的,希望赋予的一些东西

本站教育:我们应该如何为孩子做准备,为他们培养未来能够在社会立足的素质呢?

周佳:“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确实有依据,中国有学前3-6岁儿童发展指南,里面有特别清晰的描述,有家庭版也有学校版,家长们都应该把这个东西好好读一读。家长的赋能不是只有学科,更重要的是素养和基本能力。

我也举两个例子:孩子3岁的时候,根据本身发展的规律,这时他处于自我的意识萌芽期,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很难管,孩子有很强的自我探索、自己操作的欲望,但如果家长不了解这个状态,就会管得特别多,他不会在清晰的边界下给孩子充分的空间探索,这时犯的错误可能就会导致未来当孩子长大了,他如何保持好奇心一直探索下去,可能是因为你在他很小的关键期没有把握好,这可能就是因为前期我们没有了解清楚。

再举个例子,3岁孩子听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发展期,所以这时候我们通常鼓励一定要做亲子阅读,因为故事是孩子喜闻乐见的载体,但如果家长忽略了这些东西。你会发现我们通常讲“幼小衔接”,很多一年级的老师说:孩子升小学很重要的一个不能衔接的能力,而是听的习惯比较弱,甚至非常不好;他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或是听不明白指令,这时家长可能会乱发一通脾气说孩子,其实就是因为早期我们引导过程中家长在这方面的失责。

再比如孩子到了5岁,其实他已经有了规则意识,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开始把这个关键期把握好,帮助他学会什么叫收纳整理,如果这时候我们引导得好,未来他上了小学,就不会说孩子不会收拾书包,不会整理,这就是个人能力。

未来他的生活不能自理,怎么可能管好自己的学业呢?其实这都是很重要的一些内容,我们在学前了解了孩子在每个年龄段的关键期,做好家庭中的正确引导,未来家长就会少很多焦虑,看到孩子就是能够很好地管理自己,情绪稳定,逐步走向了你认为“别人家孩子”的那种感觉,我觉得真的是很重要。

本站教育:在现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已经不再像过去只要家长和学校带孩子就够了,现在是学校、社会、家长、机构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可以算得上未来精英人才的孩子,因此我们特别想探讨一下,在这个培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同的环节都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周佳:这些关系都很重要,我还是从两方参与者来说吧,一是家庭,一是教师。学前我们倡导的是“探究式教育”,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孩子主动去看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的过程,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的陪伴者:家长和老师。

我自己倡导做探究式教育,我自己又是适龄家长,我是否能够把我倡导的教育理念在我个人身上践行下去?

举个例子,每天放学后很多家长见了孩子就问“今天学了什么?”幼儿园小朋友家长可能会问“今天吃好了吗?”但我践行的是每天一定要问孩子的第一个问题是“今天有没有问出有意思的问题来?”“你今天对老师、对同学问了什么问题吗?”可能一开始孩子说不出来,“没有问什么问题呀”,或是一些让你觉得没什么有深度的问题,但孩子会慢慢地琢磨妈妈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那我每天就想想办法,能不能问出有意思的问题来,他会在潜意识中激发他去看到问题、发现问题,主动寻找,这是我作为家长也在践行的探究式教育。

从这个角度来讲,当我们选择了成为一个妈妈的时候,我们明白了怎样的教育方式是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时,妈妈可能要不断地告诉自己我们自己要转变自己的传统观念,或者一些习惯性的做法,我们如何变成那个更好的孩子的陪伴者。对于这件事情,我自己在践行,我也呼吁家长们一定要去践行。

另外是老师,其实老师是孩子在幼儿园时的重要陪伴者,我们讲探究式教育,我们说老师,你不用着急,你不用变得什么都会,你是跟孩子共同学习的共同体,你自己要变成探究者,如果老师能够利用周末逛图书馆,寻找真正对孩子有帮助的东西,不断搜集、寻找,会使用工具,我们看到老师在努力,这样的老师就是我们欢迎的老师,因为他是孩子的榜样,知道我们在用好奇心去探索这个世界。

可能需要我们跟孩子参与的每一个成员坚持的目标和信念是一致的,这就会是高质量的陪伴,成员多了想法不一样,该有决定性的人,比如妈妈要坚持的时候,要把周围的关系管理清楚,要一致性的跟孩子一起追求我们要的那个教育效果,成为高质量的陪伴者,这样才能真正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利于他成长的生长环境。

本站教育:在孩子的素质教育上目前我们还有哪些误区或是需要提升的不足之处?请周老师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观点。

周佳:我觉得现在社会上可能有一个误区,谈着素质教育就又落在了学科和功利上,学个钢琴是为了什么,学个美术也是为了什么,嘴上讲的是素质,但其实最终还是特别功利的要把它当成学科的感觉来处理,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大的误区,大家过于注重学业成就,反而忽视了相关差距,这个相关差距讲的就是跟孩子未来生活可能产生的差距。

比如刚才我们举的例子,孩子会不会使用工具,家长幼小衔接,认了很多字,有争议,但在我们的践行中,孩子死记硬背了很多字,为了应付幼小衔接上了学,之后当孩子再遇到生字时他就要等着老师教,其实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状态。如果我们告诉他,你不会认字可以,给他一本字典,告诉他拼音是原来干这个事情的,字典是用来干这个的,写作文遇到不会的字可以使用工具,现在有很多智能工具,让他知道到哪里找工具,这件事是家长应该关注和帮助孩子具备的能力,这是他的生存能力,而不只是关注他的学业成就。

再回到生活自理能力,我周围看到过这样的案例,小孩上了一年级,他坐在那里自己就尿了,可能他自己还不觉得,垫子都湿了,都已经7岁了上小学了,妈妈在孩子4岁多就特别焦虑,报各种班,听别人报了什么班我也要去学。孩子5、6岁的时候关心的是什么事情,比如妈妈今天生病了,我今天的网课怎么办。他关心的是这些,但忽略了自己的生存能力、生活能力。我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特别是在前端教育中,家长应该理解孩子未来生存应该具备的生存能力、个人能力以及一些思考方式,这是我们要达到的基本素养。

本站教育:现在是2020年,不知道未来的教育会是什么样,今天借这个机会畅想一下未来的教育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现在应为未来的教育做什么准备呢?

周佳:教育中很害怕发生的一件事情就是有什么热点我们就去做什么,那叫趋势,我们就变成那个样子,其实我个人觉得,包括这么多年新东方俞老师带着我们思考的就是教育有它不变的规律,它本质的东西,这些是不管外界发生什么变化,信息化也好、创新也好,不变的是做教育的人坚守的教育的本质,尊重学科、学段,尊重老师、家庭、社会、孩子,每一个参与教育共同体中每一个人的职责,这样我们才可能以不变应万变。说教育特殊,原因在于,看上去教育好像是很简单,可以探讨、可以多变,但难度在于如何一直坚持教育本真的东西,所以我自己觉得,不管怎么畅想,我们作为教育人心里要明白我们在做什么,这就是我刚才讲的,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