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是生物战武器?

2月13日,武汉金域医学公司的检测人员在分拣样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检测结果是目前确诊的重要参考。(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有关新冠病毒是大陆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泄漏出去的阴谋论似乎愈传愈广。《纽约时报报导说,虽然这阴谋论缺乏证据,已经被科学家驳倒,「但在川普总统的前首席策略师斯蒂芬班农等人脉广泛的中国政府批评者的帮助下,照样赢得了广泛注目」。

这个阴谋论最早是美国华盛顿时报》引述一名「前以色列情报官员」的推测而传开,而后在网路上引起广泛讨论,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柯顿曾在电视上提出质疑,最近则集中在「0号病人」为「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生传闻上。

正如《纽约时报》所指出的「缺乏证据」,许多论述后来都被否定或澄清,但这并不改变许多人的怀疑。「阴谋论」原本就不需要证据,因为它满足的是人们的想像;对所谓「中国政府批评者」来说,病毒由大陆研究单位外泄的说法能引起兴趣并符合他们的想望。

反思这阴谋论,其实潜藏着生物战」的假设情境。在「中国政府批评者」圈子流传的阴谋论指控新冠病毒为「中国制造」,但在「亲中」或「反美」的圈子则流传另一种阴谋论,例如大陆网民曾有病毒为美国人工合成且针对华人的说法;俄罗斯第一频道则指控疫情为美国情报机构制药公司所策画

在冷战时期,生物战即与化学战核子战并列为「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并且因成本与技术门槛较低而有「穷人核子弹」之称。就效果而言,生物战的威胁并不输给核子弹,因为可以不断扩散、蔓延且带来恐慌。战术性病毒感染力强、杀伤力大,例如炭疽热病毒就曾被恐怖分子利用。

然而病毒不分敌我,因而武器级病毒必须研发出疫苗特效药才有意义。研究看不见却具杀伤力的病毒有极大风险,实验室因而依据病毒的生物安全性区分等级管制。第4级最高,研究危险病原体,进出管制极为严格。「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实验室就属于这等级。虽然在目的上研究疫病病毒与生物战病毒是两码事,但学术范畴属于同个领域。

冷战时期各国因为生物战危害太大,因而寻求限制,1971年联合国第26届大会通过《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并于1975年生效,大陆是在1984年加入。该公约虽要求任何国家都不得取得及持有生物武器,但因「核查议定书」的谈判一直没有进展,还属于道德与舆论限制。一般多怀疑大国基于「不信任感」仍私下进行研究,战力水准美国最高,大陆则刚起步。

因此就技术而言,两种阴谋论都有可能。新冠肺炎病毒在一个生物安全性4级的实验室附近开始传播,当然启人疑窦;而美国在第一时间就指出特定药物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样也令人怀疑。不过,如果回归到疫病防治,这些生物战假设的揣测并没有帮助,只是徒乱人心,增加敌意、恐慌与困扰。

较好的态度是以「安全化」角度正视这议题建构疫病防治法规与医疗备援体系。历史已明确告诉我们,疫病和枪砲弹药一样都是国家安全的大敌,但我们的安全战略对后者投入的资源太多,前者却太少。疫病防治是安全的重要工作,无论病毒是来自然,还是潜在敌人。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