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毒攻毒」成功抑制流感 香港大学新研究「不怕抗药性」
▲研究团队合照,袁国勇教授(左三)、杜启泓医生(右三)及赵旵军博士(右二)。(图/香港大学,下同。)
流感每年都导致大量死亡案例,抗流感的药物效果又有限,容易产生抗药性。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的研究团队有鉴于此,发现了「以毒攻毒」的抗流感方式,用「流感病毒基因」来对抗流感,能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在细胞内的生长,研究已在小白鼠身上产生作用,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讯》期刊。
研究团队以袁国勇教授、赵旵军博士和杜启泓医生为首,他们基于变异较慢的基因而设计出流感缺陷干扰基因(DIG3),这个基因能够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在细胞内的生长,并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袁国勇教授表示流感缺陷干扰基因(DIG3)能够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在细胞内的生长,并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同时,团队设计新的TAT-P1蛋白作为基因载体。这个载体是由多肽TAT 和P1组成,TAT 能增强细胞的基因导入效率,而P1是由该团队设计、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多肽。载体TAT-P1既能向细胞内导入缺陷干扰基因(DIG3)而抑制病毒生长,还能够直接通过抑制细胞内涵体的酸化来抑制病毒复制,使之发挥双重抗病毒作用。在小鼠感染人流感(H1N1)或禽流感(H7N7)前1-2天或感染后6小时,在呼吸道注入DIG3/TAT-P1,能够有效提高小鼠的存活率,并能有效减少小鼠体重的降低和抑制病毒在小鼠肺部的生长。因此,DIG3/TAT-P1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流感。
这是缺陷干扰基因(DIG3)第一次被证实在小鼠体内具有抗流感作用。以往的研究用缺陷病毒来抗流感可能会产生新的病毒而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用缺陷干扰基因治疗流感是不会产生新的病毒而危害人类生命。
同时,研究团队设计出新的基因载体TAT-P1,其同时具备抗流感病毒活性,并成功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动物模型治疗流感。这项研究对未来流感以及其他病毒感染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