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增加3C使用 专家谈后解封时代:急需关切数位性暴力

咨商心理师公会全联会指出,虽然台湾即将迎来现实世界的解封开放,但数位世界的风险却因相关法律规范不全、相关配套措施未跟上时代变化情况下不断攀升,这是后解封时代急需关切的议题。(林周义摄)

民众在数位世界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3年的疫情更是增加3C使用时间及网路接触范围,也已形成固定网路使用习惯,这些习惯是否会带来更多的风险?专家表示,虽然台湾即将迎来现实世界的解封开放,但数位世界的风险却因相关法律规范不全、相关配套措施未跟上时代变化情况下不断攀升,这是后解封时代急需关切的议题。

立委王婉谕指出,台湾数位性暴力防治的法规十分落后,迟迟未将典型行为样态入法。直到今年初,行政院才提出《刑法》修正,将「未经同意散布性影」、「散布不实性影像」等明确规范为侵害性隐私权之犯罪。同时她认为,法中的「侵害社会风气」应改为「侵害被害人的性隐私权」,原因是会造成被害人污名化、被谴责,但实际上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被拍、被传出去。

王婉谕指出,司法院的草案仍将性影像定义为「足以引起羞耻」,这落入了检讨被害人、污名化的情况,需要改变。她提出的版本则是「内容有性行为、或是有裸露性器、肛门、女性胸部的影像或电磁纪录」,包括厕所、更衣室被偷拍在哪,可避免掉过去认为长得丑、胸部小就没有羞耻的窘境,实际上,只要是非经同意拍摄的影像都必须被处理。

目前数位性暴力防治四法均已通过委员会审查,等待党团协商。王婉谕呼吁,除了修法,台湾应借镜韩国作法,给予足够的人力及经费资源,成立具公权力的性私密影像专责单位,才能确保影像移除机制的有效性。

咨商心理师陈意文观察,过去比较容易发生性暴力事件的脆弱家庭结构已经悄悄改变,数位性暴力可能透过网路渗透到所有的家庭,家长们应该更注意孩子的网路使用。她也呼吁教育端应加强学生网路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在父母端泽应调整过去的教养方式,勿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表现却忽略内在心理状态,也要把握多倾听少评价的原则来维持与孩子的对话。专业助人者则需增加相关训练。

律师柯萱如提醒,近年来数位性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且被害者的年龄层频频下探。由于新兴犯罪样态的不断发展,加上「性」在社会上的禁忌性、羞耻感与污名化效应,以及现行法律规范与保护的不足,都使得被害者向外求助与寻求法律途径的历程经历重重挑战。

为防止个人性自主权、隐私权与人性尊严遭受任何形式的侵害,除了法律规范与制度有必要重新审视外,柯萱如也呼吁大众应加强于家庭、学校与社会文化中的情感教育与性教育,避免被害者于案发后因为他人的不理解与性别偏见遭受二度伤害。

暨南大学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学系教授王珮玲表示,根据调查,18~74岁民众经历遭影像性暴力事件的终生盛行率约有4%,但求助者不多,呼吁社会需有更多的协助资源投入,包括辅导、咨商、陪同与法律协助等。当被害人向警察与司法系统求助时,警察机关应有专责人员办理此类案件,并建议建置全国性的案件资料库,汇整各地案件资料,以利侦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