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汤的距离 青银共居 因地制宜更灵活

「在家里慢慢老去」,可能是许多人「当你老了」的第一选择,但现实上当你老了连租屋都会被歧视;有多少忙于生计子女,不得不把年迈的父母送进安养院因应高龄社会即将到来,「青银共居」已成了政府民间社区里力推世代共融的另一种选择。

国境之南的屏东县第一照顾服务劳动合作社,就帮助775位老人宅安老,参与的119位服员,每天工作8小时,平均月薪高达6万元。老有所终、壮有所用,近乎大同社会。

合作社执行长倪荣春认为,居家服务才是推动养老政策关键,老人不用离开家庭,由照服员到家给予送餐、洗澡等服务,年轻人白天出去赚钱,晚上回来还可和老人吃晚饭,共享天伦之乐,才是符合人性的照顾方式。

如何做到照服员薪水平均超过6万元?倪荣春说,合作社精髓就是大家一起工作、一起出资,劳动后的报酬不要被资本家剥削,出多少力就拿多少报酬。目前长照2.0给予在宅安老所有项目都获补助,合作社把卫福部补助回馈给照服员,有很多照服员原本是中低收入户,后来都能经济自主。

为解决「独居老人」问题,北市社会局自2018年起,参考国外逐渐成熟的「青银共居」模式,连结台北市阳明老人公寓及文化大学,试办老人住宅「青银共居」计划,透过提供价格合理、环境优质住宿,让年轻学子带着朝气进入长者生活中。

不只北市府台东县政府今年9月也宣布与马兰荣誉国民之家合作,开办青银共居方案,凡年满18岁至40岁,于台东县就学及就业租屋青年皆可申请,透过服务银发长者或银发房东补贴租金补助,减少租金压力,实现「青有所居」及「老有所依」的目标

台东县长饶庆铃就说,台东经济条件较为严苛,青壮年多至他县谋生,独居老人现象更加普遍,县府推动青银共居政策,以合适机制鼓励长者和青年相互照料,建立非传统社福方案,采取类似共居家庭模式,开启世代共融崭新的可能性

日韩推动青银共居已有实施的成果,但以台湾社会气氛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喜欢独立空间的年轻人,不见得喜欢跟银发族住在同一屋檐下

不过,负责执行社会住宅兴建的国家住都中心也提出另类新机制,根据各地区属性不同,兴办不同特色社宅。例如在老人比例相对较高的北市万华区,规划兴办的社宅,就是让老人和年轻人居住在「一碗汤的距离」,也就是不用住在同一屋檐下,但在一碗汤还没冷掉就可照顾得到。

住都中心今年将在万华兴办两处社会住宅,兴建完成后,开放符合资格民众申请入住,有65岁以上亲属需要照顾,或有子女居住在万华者,申请评点就可增加,成为优先被选中住户。这样不同世代,不需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减少生活上磨擦,但又可就近照顾长者,达到世代共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