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作家葉怡蘭/「料理檯」餐廳正當道

若问此刻什么样的餐厅正当道?法菜?日菜?义菜?面馆?咖哩店?甜点铺?……在我看来,最是红火势不可挡者,当非横跨这些料理类别之上、大家都有份的「料理台」形式餐厅莫属。

因应料理潮流与各种环境条件因素,以料理台为核心的餐厅成为近年最红火的类型。图╱叶怡兰提供

所谓料理台形式餐厅,指的是以一道吧台座位为核心,一般桌位相对较少甚至不设,厨师于台后烹调、台上出餐,顾客坐于台前,与厨师面对面享用。

在以往,此类餐厅绝大多数皆属日式餐厅:寿司、割烹、烧鸟、居酒屋、拉面、丼饭、定食……然而近年,显而易见是,其余类别纷纷大举跨界,不仅东西四方菜系都能得见,且从顶级Fine Dining到市井小馆小店小吃皆奋勇加入行列。

回首过往,料理台形式餐厅的兴起之因,我认为应与日本料理于世界厨坛的全面崛起有关,随料理的风行,日式「板前」概念设计也随而深入人心。

落座料理台上,不但可近距离眼观、耳听、鼻嗅烹调过程的活色生香动态演出,还能和厨人面对面交流互动,比起传统桌位来无疑更活泼有乐趣,比同拥吧台位的欧洲酒吧酒馆更正式更舒适,较之介乎中间的开放式厨房来也更贴近零距离。

此之中,对我来说,2003年,名厨Joel Robuchon的退隐多年重出江湖之作:「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于巴黎、东京两地的轰动开张,可谓影响深远关键一举。

当时,整餐厅里不设传统桌椅,只有面对开放式厨房的一长列吧台座区,一道道精工精细打造法式佳肴直接眼前烹制完成、送上然后说解,当下震惊各方、一新耳目,为法菜Fine Dining餐厅之样貌与可能性另开新局。

之后,二十年岁月流转,随餐饮市场的兴盛,此般用餐形式越受青睐、越见普及,一步步往各种餐饮领域繁衍;尤其值此厨艺创作越受重视与高举年代,料理台更成演示厨技、凸显主厨形象与个人风格,同时和食客紧密对话、连结的利器,备受欢迎。

因此,检点这几年来分外活跃的炙手可热一位难求餐厅,为数颇多皆属料理台形式,特别主厨性情外向热络、魅力十足、懂话能聊且擅长炒热气氛、营造拍摄打卡亮点者更是备受欢迎。

到得近年,更出现不得不然的现实条件因素……是的,席卷全球的缺工潮,尤以外场最是重灾,得能大幅节省服务与待客人力的料理台更具优势,从新开店到旧店缩减转型,蔚成热门主流。

然而雨后春笋般纷纷林立同时,经历体验多了,却也偶见徒具形式、未能尽得料理台之长之乐的餐厅。

比方最怕是台墙太高、座椅太矮,全见不着台内底细、甚至还得无奈面壁,既沈闷又无趣;而台宽不足、座椅不适,用起餐来磕磕碰碰或腰酸背疼也常是问题。

也偶遇木讷寡言当厨者,全程僵硬垂首甚至背对客人、提问也不得回应,整场氛围一片默然肃穆;若是小食小馆,一顿火速吃完倒也无妨,但若是长达数小时完整Fine Dining套餐可就多少有些尴尬……如此,还不如各回厨房与桌座,各安其位、两方自在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