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二号有谱了 中国2020年要把探测器射向火星

中国火星探测」任务预计于2020年前后实施。(图/CFP)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大陆国务院14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表会,指出3点对航天任务的期许及未来走向,分别是「嫦娥五号月面采样年底实施」、「欢迎社会资本国际资本参与」、「给国际同行提供月球探测的机会」。此外,此次探月工程总指挥吴艳华也表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预计于2020年前后实施。对此,中国将在该年的7月左右从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萤火二号」,对火星进行「绕、着、巡」等任务。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荧幕上拍摄的着陆器(右)和巡视器互拍画面。(图/新华社

嫦娥五号月面采样年底实施

吴艳华指出,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正常分离,两器完成互拍,地面接收图像也清晰完好;中外科学载荷探测数据正常下传;「鹊桥中继卫星也有效支撑着测控通信,总体而言达到既定目标,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

吴艳华表示,以嫦娥四号的成功为起头,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测工程将全面拉开序幕,嫦娥五号预计于年底左右实施月面采样返回任务;然而,中国首次的火星探测任务也计划在2020年前后启动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也曾指出,在中国探月「绕、落、回」三步中,只剩下最后一步「回」,「将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从月球采集2公斤月壤带回地球」。

►►中国探月「绕落回」最后一步 吴伟仁:发射嫦娥五号带回2kg月壤

吴伟仁表示,嫦娥四号已开始进入科学探索阶段,主要进行三大类探索,一是「探测着陆区的地形地貌」,通过探测月球背面地质剖面等,研究月背地质的起源与形成;二是「探测月球周围的空间环境」,包括宇宙辐射、太阳辐射、太阳耀斑闪焰)等对月球空间的影响;三是「研究月球物质成分」。

欢迎社会资本与国际资本参与

吴艳华认为,中国实施探月工程也对商业航天产生了重要影响,此次工程拥有许多引领前沿、产业的高科技,这些高科技未来都可以为民生服务,「也非常欢迎社会资本,尤其是从事这些技术的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工作的民营企业中国政府下一步也要开放思维,在包括火星、深空探测任务中,采用多种方式欢迎社会资本、国际资本参与。」

给国际同行提供月球探测的机会

大陆国家航天局秘书长李国平也说,中国高度重视航天国际合作交流,希望给国际同行提供展开月球探测的机会。

吴艳华指出,坚持对外开放合作是中国航天的一贯宗旨,中国在南美洲建设阿根廷深空站参加了测控任务;与俄罗斯合作的同位素热源也将保障嫦娥四号安全度过月夜;与欧洲太空局在深空测控方面相互支援;另外也利用正在月球轨道上运行的美国月球观测卫星对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了观测。

不只是探月工程,在空间站建设过程中,中国也与俄罗斯、德国、法国等多个国家进行合作。李国平表示,中国的空间站预计在2022年前后建成,「我们希望在设备研制、空间应用、航天员培训、航天医学等方面展开国际合作交流」,并邀请世界各国参与、利用中国的空间站进行舱内外搭载的相关试验

▼玉兔二号巡视器全景相机对嫦娥四号着陆器拍摄成像。(图/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