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全球一度不到300只!基因揭露黑面琵鹭减少2大主因

记者许展溢台北报导

濒危的黑面琵鹭战争化学农药使用等环境因素,一度剩288只,目前全球恢复到仅存不到4千只,农委会特生中心今(7日)宣布,与台湾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专业学院合作,终于完成世界首度对黑面琵鹭基因组完整定序,获11.9亿个碱基对的基因组草图,盼透过该基因图谱揭露,能好好掌握保育、复育工作

▲特生中心表示,黑面琵鹭目前恢复到全球仅存不到4000只。(图/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提供)

黑面琵鹭有一半以上都以台湾西南沿海湿地作为度冬地,不仅是赏鸟爱好者追逐的焦点,也是全球关注的珍贵物种,特生中心鸟类研究室副研究员姚正得指出,最新统计数量最多前3大湿地,位在台南土城469只、嘉义布袋389只、台南七股267只等地,截至今年1月统计,共有2588只在台过冬,去年则有2100只。

姚正得表示,DDT(化学农药)大量使用、战争两大效应,让黑面琵鹭数量骤减,直到民国50年后最后一次大战结束、民国70年DDT停用,族群就维持不到300只状态,直到民国80年国际间开始有保育计划才逐渐回升。

▲白琵鹭(左)、黑面琵鹭(右)。(图/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提供)

特生中心表示,为完善发展黑面琵鹭保育政策,有必要了解借由基因组所蕴含大量资讯,及黑面琵鹭族群数量在历史上变化趋势,以推估过去生态环境所能承载的族群数量,2015年冬天在台湾南部救到一只雄性黑面琵鹭,根据当时检查血液时的高品质DNA样本,展开基因组定序研究,发现黑面琵鹭基因组草图长度与已发表的其他鸟类相当,目前经初步解读后比对出基因组中约12774个基因。

▲特生中心2015年从一只救伤与意外死亡的黑面琵鹭个体,展开基因组定序研究。(图/记者许展溢摄)

特生中心指出,从基因组可侦测到黑面琵鹭发生过近亲交配,但持续时间不长,族群仍保留相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推估,黑面琵鹭遗传上的有效族群约从25万年前,由比皇家琵鹭略多1万只逐渐下降,到近万年前经历较大的下降幅度,降至族群数量约6千多只,约相当于6万只的实际族群数量。

▲特生中心表示,黑面琵鹭是否真能持续成长,取决于环境是否能提供足够包括渡冬栖地等生态资源。(图/记者许展溢摄)

特生中心说明,研究团队也针对10只在2002年肉毒杆菌中毒事件所取得黑面琵鹭样本,进行全基因组重定序,同时以广泛分布在澳洲纽西兰大洋洲的皇家琵鹭进行比对,虽为黑面琵鹭近亲,但现生皇家琵鹭数量可能仍高达10万只,基因组资料显示,皇家琵鹭族群长期稳定,由于基因变化越多,遗传多样性越高,族群对于环境适应能力也就愈强,有利于族群的生存及演化。

▲特生中心指出,黑面琵鹭数量骤减2大原因是战争、化学农药大量使用。(图/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提供)

姚正得说,从基因解码提供资讯来看,全球黑面琵鹭族群成长仍有相当空间,但是否真能持续成长,取决于环境是否能提供足够包括渡冬栖地等生态资源,如水体环境不受污染、外在环境干扰少,水生物鱼类供应足够。另外,离岸风电、再生能源推动是否会影响生存?姚正得说,影响与否不方便回答,但冲击一定会有,问题就在于要怎样取得平衡,相信相关单位政府机关、保育单位会再去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