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摄影记录心声 直探都市底层

摄影何经泰(左)与女友黄宥俞(右)在八斗子岸边,开设了「好好基地」,让现代人能在其中找回生活应有的恬淡步调。(邓博仁摄)

电影《寄生上流》让大众看见社会底层悲欢,而在30年前,摄影师何经泰就曾以《都市底层》系列作品,直探城市边缘记录社会小人物心声,让人看见台北的另一面。何经泰回忆,那时台湾股票最高点,可说是「钱淹脚目」的年代;但在繁华台北城下的人,未必全都拥有一样美好的生活,让他难以忽视,也成为记录《都市底层》的起点

出生于韩国的何经泰,19岁来台就读政大哲学系毕业后投入媒体,血腥的凶杀现场、散满针筒废墟大楼、乱七八糟的居住环境,都深深打破他对台北的美好想像,「我想像的台北繁华美好、拥有正常的社会,但在跑新闻过程中,才发现原来还有另外一个台北存在。」

浓缩人生 巧妙呈现

都市底层面对镜头,有的人愿意被记录下真实面貌,有的人则一再回避,何经泰表示,「笑贫不笑娼的社会氛围,到现在还是一样,有些人从南部北上打拚,失败沦落底层,他也不想让家乡的人看到他,即使你跟他很熟了,还是会拒绝拍摄。」

除《都市底层》外,何经泰也推出记录白色恐怖受难者的作品《白色档案》,及职灾受伤者的《工殇显影》,作品赤裸真实,一张张照片宛如浓缩不同的人生故事,他巧妙运用不同的呈现手法,让大众直视在经济政治劳动领域下,不为大众关注的「社会边缘人」,是如何在社会一隅生存。

投入情绪 聚焦弱势

何经泰认为,肖像摄影首要考量议题,「像在我的作品中,我想的是正常社会该有的样子,摄影创作需要自己发想、撰写,即使我工作也在拍照,但我不认为工作成品叫做创作,创作需要找出自己的风格与想法。」

他表示,像《白色档案》中的政治犯外观与一般人无异,甚至更低调,难以用肖像摄影呈现他们的经历,他便以黑布作为抽象象征,代表过往的高压社会,贯穿系列作品。也因三部系列作品是直探被拍摄者生命历程,更需用心倾听被拍摄者的故事。

何经泰回忆,于《工殇显影》拍摄期间,由于在旁倾听劳工的悲惨故事,自己也不禁深受劳工情绪影响,「他们有各种超乎想像的意外,或是与老板搏斗的故事,是所有作品拍摄中,让我情绪最闷的。在美好的社会里,这些弱势族群都应该被照顾到,然而他们依旧辛苦挣扎,落在社会边缘;我不会说自己的作品可以改善他们的处境,但我希望,他们能够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