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我曾经小看了澳洲

文/杨玛利

1990年代,我到澳洲首都坎培拉的澳洲国立大学(ANU)攻读硕士,前后在澳洲生活了两年多。当时坎培拉的市中心比我台南家乡小镇还要小,真是一个好山好水好安静城市

那时候澳洲人口1800万左右,比台湾少350万。1澳币台币17元左右。坎培拉一般独栋民宅,400万~500万台币买得到。我在学校银行开户存了1万澳币,俨然成为大户般,第一次到银行,柜姐就把我叫到一个小房间,鼓励我利用这笔钱投资。当时我还不太懂理财,感到很意外,这么少钱,能投资什么,就婉拒了。之后每次进去,我都感受到柜姐的期待,就尽量不走进银行了。

1990年代的台湾已经富裕了,很多累积到财富父母,兴起了移民澳洲热。他们追逐的是比较好的生活环境,与比较自由开放的教育环境。但当年的澳洲,绝不是赚钱的好地方,景气并不繁荣。我去澳洲念硕士,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氛围下去的。

因为这些生活经验,让我误以为我很懂澳洲,但其实不然。我还真小看了澳洲。过去30年来,澳洲已有十足进步,只是我一直停留在过去印象

若只跟台湾比较,台湾人均GDP在1995年时约1万4000美元,如今约2万4000美元,成长只有七成;但当时澳洲人均GDP约2万3000美元,如今约5万7000美元,成长2.5倍。

1990年代台湾人口比澳洲多,如今台湾已深陷人口老化与人口减少双危机。但澳洲因为大力欢迎技术与投资移民,目前人口已比台湾多,预计至2030年,将达3000万,生气勃勃。

过去十年来,澳洲就是台湾年轻人的最爱。澳洲于2004年开放台湾年轻人到澳洲打工度假,累计已有30万人次赴澳。去了之后,大多想尽办法留下来成为澳洲人。

从1995年至2018年间,全球面临过三次经济大衰退。一次是1997亚洲金融风暴、一次是2000年网路泡沫危机,第三次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这三次让世界各国中枪倒地,包括台湾也出现过两次经济负成长。但澳洲却在这三次危机中,经济年年持续正成长,稳健过关。澳洲也从30年前封闭保守的白澳社会,变成全球最开放的经济体

总统大选倒数100天 从澳洲反思台湾未来

长达28年经济正成长,曾让《经济学人》大篇幅报导,澳洲模式是所有已开发国家典范

这也是《远见》选在创刊400期,远走澳洲专访的原因。《远见》一开始专注经济成长,愈研究愈发现,背后是整套制度下的结果,包括开放的移民政策、开放的经济制度、超级年金改革产业转型等。因此就算2020年澳洲景气出现30年来第一次负成长,也无损本期探讨的初衷。

33年前《远见》创办时,就以提供读者前瞻的国际视野自许,曾经制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跨国报导。再过100天,台湾即将投票选出2020总统。鉴于这个理由,本期特别制作一个能提供国家治理思考的跨国报导,提供高官人民参考。是否能将总统选举,导向发展模式的讨论,而不是口水抹黑的乌贼战。

本期其他重点内容,包括第二届《远见》最佳FinTech银行大赏。台新中信国泰世华玉山王道等,表现最优异,为什么?

重点人物报导则是独家访问全球汽车零组件霸主、敏实集团创办人荣华,他如何白手起家?如何努力公益慈善?又如何热衷兴学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10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http://bit.ly/2AIdt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