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精选》用水果连结世界 在台湾生根的新兴果树

左起颜昌瑞、刘碧鹃、庄庭溪,他们看好黄金果的未来性,投入多年心力研究。(图/庄坤儒)

数百年前香蕉传入,而台湾优良的种植技术,栽培出令人引以为傲的台湾香蕉,外销至日本、杜拜,还成为东京奥运选手村的食材。

时间推移到1980年代,台湾引进了原产地在亚马逊河流域的黄金果,经过育种筛选,台湾种植的黄金果,外型浑圆饱满,果肉甜美;而自日治时期便从各地引进的热带水果,如星苹果、人心果等,则始终只有在中南部零星栽种,直到近年,在东南亚新住民、移工间口耳相传,创造新的商机。

在时间长流里,被引入台湾的水果不计其数,台湾丰饶的土壤,滋养了万物,让来自世界的新兴果树在此开枝散叶。

冬日上午来到位于屏东高树的凤禾有机农场,占地两公顷的果园,一棵棵果树排列整齐,给了枝叶充足的伸展空间。没见过黄金果的我们,满怀期待地打开果实上的套袋,枝条上金黄浑圆的黄金果,像是挂在树上的灯笼,模样可爱,在阳光照射下,恰如其名,闪闪发亮。

来自亚马逊河的甜美滋味

第一次收到黄金果的人,常会拿着这黄澄澄的水果端详,不知道该不该削皮,要如何食用,「对半切开后,以汤匙挖取,是我最推荐的吃法。」凤禾有机农场的主人庄庭溪表示,另一种方法则是像吃柳丁一样,切成一片片,掰着果肉来吃,但果皮上的汁液会容易黏手。对半切的黄金果,果肉呈乳白色,口感滑嫩带有弹性,尝起来像果冻;冷藏后冰凉食用,味道更为爽口,仿佛甜品,跳脱了以往鲜食水果的想像。

黄金果的滋味甜美不带酸,但对于味道的形容却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答案。庄庭溪表示,有人觉得黄金果香气像释迦,也有人说像荔枝、龙眼,甚至也有人认为带有蜂蜜香,「每一粒黄金果的果香都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粒,两个人对它的评价跟形容也不会一样,这是我种黄金果十多年来,觉得最奥秘的一点。」

原产地在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的黄金果,台湾最早的一批,是农委会农试所凤山分所在1987年从新加坡引进。试种后发现,台湾南部的高温多湿,十分适合黄金果生长。屏科大智慧农业中心主任颜昌瑞表示,台湾最早一批栽种的黄金果,外型漂亮、甜度高,但果实小,仅200公克,需两年半至三年才能收成,且冬季不结果。

1990年代,颜昌瑞因着举办国际研讨会的缘故,结识了菲律宾研究东南亚果树的权威,便又引进了菲律宾的黄金果种籽。源自菲律宾的这批黄金果,虽然外型不若新加坡品系来的亮眼,但果实平均重量可达600到900公克,且种籽落地后只要1年半即可开花结果,拥有新加坡品系没有的优点,令颜昌瑞跃跃欲试,陆续又从夏威夷引进其他品系,并一头栽入黄金果的育种研究。「当初从菲律宾那边收到的30粒种籽,至今还有20多棵果树,仍在屏科大里活得好好的,每年持续开花结果呢!」颜昌瑞笑着说。

黄金果种植规模全球第二

黄金果的果实大、外型讨喜,又十分适应台湾中南部的气候,相比芒果从种籽落地,到开花结果要五年、橘子要四到五年,就算是桃子也要两年,黄金果种在屏东,最快一年半就能开花,如果嫁接技术良好,还能再缩短。加上病虫害少,只要做好套袋、施肥,算是相对好管理的水果。颜昌瑞表示,「我种了快30年的黄金果,几乎很少喷药,偶尔会有粉介壳虫,只要用手抓掉,顶多喷喷水即可。」

虽然台湾的黄金果当初是引自东南亚,但农试所凤山分所副研究员刘碧鹃表示,目前国际上种植黄金果的国家不多,像澳洲有进行育种研究,但没有大规模栽种。以目前台湾的黄金果种植面积大约将近300公顷来看,应该是除了原产地外,唯一有商业化栽培的国家。

目前黄金果在台湾的销售价格约是一台斤50~100元,若是外型丰硕、品质良好的大果,一粒就要价百元以上,算是蛮高价的水果,而量少价高正是台湾发展黄金果产业的利基。

新兴果树的明日之星

笑称自己从务农的第一天便开始种黄金果的庄庭溪,曾是外派中国科技厂的主管,十多年前为了陪伴年迈的父母,毅然回台湾重新开始。40多岁的人生下半场,庄庭溪决定务农,自知新手农夫拚不过资历丰厚的老农,他便想从稀奇的水果着手。「我在种黄金果之前没吃过也没真的看过。」庄庭溪笑说,上网看到黄金果黄澄澄的很喜气,又有人描述说像果冻,让他很好奇,凭着曾种过盆栽的经验,憨胆的他一口气就买了160多棵幼苗回来试种。问庄庭溪为什么不先试种几棵就好,他笃定地表示,只种几棵就是玩票性质,既然决定务农,就该一次到位,才能全心投入。

庄庭溪表示,黄金果怕碰撞且不耐储藏,一旦碰撞,外表便容易产生斑点,影响卖相,所以不适合进入传统市场销售。身为农事新手的庄庭溪,第一次收成黄金果时,也不知上哪卖,便号召亲友提供名单,以分享收成喜悦的心情,将黄金果寄给各方好友品尝。黄金果的好滋味,让庄庭溪收到许多正面肯定,也奠定庄庭溪主攻宅配礼盒市场的基础,种植黄金果13年,如今已有不少稳定的老客户。

黄金果引进台湾至今,不过短短30多年,因着专家学者与果农的努力,现正逐渐筛选出品质优良的品系。就像早年红龙果容易有草腥味,随着品系的挑选,而越来越被市场接受,最后市场需求上升,吸引大规模商业栽种,现已是台湾普遍种植的水果。长期研究台湾新兴果树的刘碧鹃认为,黄金果正是有机会循着此脉络发展的后起之秀。

冰凉的黄金果,适合用汤匙挖着吃,当成甜点来品尝。(图/庄坤儒)

台湾是热带果树的宝库

除了黄金果,同属山榄科的星苹果,近几年也十分受到注目。台湾种植的星苹果有紫黑皮、绿皮,以及两者杂交而来的粉红皮种,因为横切开来,种籽放射排列呈星星状而得名。星苹果的果肉带有白色汁液,在越南称为「vú sữa」,是奶的意思,随着越南新住民来台,星苹果有了另一个名字──牛奶果。

星苹果的食用,可以切开用汤匙挖着吃,也可以尝试越南的吃法:将星苹果拿在手中搓揉,再挖一个小孔,吸吮着吃,果肉滑进口腔,更能充分感受牛奶果这个称呼。

不要以为星苹果跟黄金果一样是近代引入的水果,其实早在1924年,就已由曾任台湾总督府农林专门学校(中兴大学前身)校长的日本学者大岛金太郎引入。而常出现在供桌上,俗称仙桃的蛋黄果,以及榴梿、人心果等热带水果,也都是日治时期就引进。自大学时期便投入热带植物研究的王瑞闵表示,日治时期的台湾很流行种植热带作物,因为台湾的气候条件比高纬度的日本适合,因而把台湾当做重要的热带植物研究基地,引进许多热带水果。

王瑞闵表示,即使日治时期结束,这些热带水果,在台湾中南部一直有零星的种植,自己小时候就曾在台中的花市见过好几种,但数量一直不多。直到1990年代后,新住民及移工来台,他们发现台湾竟然有家乡的水果,纷纷买来一解乡愁,也使得更多台湾人加入种植行列。

而随着新住民在台时间越来越久,开始有新住民会在自家农地种起家乡的蔬果,住在屏东的越南新住民范氏秋,便是如此。

范氏秋笑说,「我以前在越南做衣服、当老师,可是不会种菜。」但嫁来台湾后,看身旁的越南姊妹想念家乡的水果,兴起她想种种看的念头。曾历经台风过境,整片树苗所剩无几,乐观的范氏秋,总是笑笑地重新来过,经过十多年的摸索,渐渐扩大了果园的规模。到访这天,范氏秋的果园里有星苹果、红毛丹、椰枣、榴梿、波罗蜜、沙梨橄榄等各式热带水果,让人仿佛来到东南亚国度。难怪范氏秋说,每次新住民姊妹来玩,她们都会很开心,因为随处都是自己熟悉的水果,像是回到故乡一样。

满树丰收的牛奶果,是范氏秋十多年来不放弃的成果。(图/庄坤儒)

星苹果外型酷似苹果,横切面呈星星状,因果肉汁液呈乳白色,又被称作牛奶果。(图/庄坤儒)

新兴水果带来新商机

然而多数台湾人,对这些来自东南亚的热带水果却十分陌生,因为这些水果往往很少进入台湾的传统市场,光是在新住民与移工的网络里口耳相传,透过直播或是送往东南亚商店、台中东协广场、新北华新街等东南亚族群聚集的地方贩售,就已供不应求。

以星苹果为例,东协广场菜摊曾卖到一斤250元台币,即使盛产期数量较多,仍有每斤150元的价格,而且还卖得很好。王瑞闵笑说,假日东协广场的蔬果摊,生意好到要分两摊稀释人潮,老板还会聘请来自越南、柬埔寨、印尼等各国的工读生,来因应各国语言的需求。

不同于台湾人喜好偏甜的水果,来自东南亚的水果大多带有酸味,王瑞闵表示,当地气候炎热,酸味能刺激食欲。虽然有些东南亚水果的酸涩,让台湾人吃不惯,但事实上,许多水果在东南亚的种植历史比台湾悠久,因而也发展出丰富的饮食文化。

以香蕉为例,国人习惯直接吃,东南亚则喜吃耐煮的芭蕉,且有更多元的吃法,炸香蕉、加西米露煮成甜汤、包进粽子,或是串成串烧用烤的,带出不同的滋味。而鲜食味道酸涩的沙梨橄榄,东南亚习惯的吃法,则是用盐或辣椒腌渍,尝起来不像水果,更像是凉拌的菜肴,酸酸辣辣十分开胃。这些特殊的滋味,只要走一趟台中东协广场、台北中山北路的小马尼拉、文山区木栅市场等地方,就能在台湾尝到。

王瑞闵表示,台湾的育苗技术好,各种水果都能种的起来,加上这几年台湾冬天的天数缩短,让热带水果更容易存活;而东南亚与台湾的距离很近,所以会先从东南亚水果种起,但台湾已有人开始引进中南美洲的植物,他就在台湾尝过中南美洲很普遍的果树──冰淇淋豆(又称印加豆)的滋味。期待未来有更多新兴水果在台湾落地生根,丰富我们的味蕾,也丰富台湾这水果之王的美名。

台湾丰饶的土壤、优良的种植技术,让各种热带水果在此落地生根,开拓人们对水果风味的想像。

本文作者:陈群芳

(本文摘自《台湾光华2022.2》)

《台湾光华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