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时代女孩子应该要… 她:我是老师却教不了自己女儿

▲一位当老师母亲想知道如何和女儿沟通。(图/达志示意图

文/罗志仲「我是个老师,却教不了自己的女儿……」

一位母亲在话语中,充满着悲伤、懊恼与无助。我问她想得到什么,她说:她想知道如何和女儿沟通。

我好奇的是,她是怎么跟女儿沟通的?她提到了她对女儿在衣着交友、上网方面的担忧,可是无论她怎么讲,女儿都不听。我说:「沟通是双向的,但我看不到妳想沟通呀,我只看到妳想要她听妳的话,是吗?」

「可是,在我们那个时代,一个孩子就应该要……」

「等一下。妳女儿是这个时代的人吧,妳怎么还要她遵守『我们那个时代』的观念与做法呢?」

这位的妈妈遇到的困境在于:她带着太多未经检验价值观,想以说教的方式改变孩子的行为。这是徒劳的,只会加深彼此的隔阂。我邀请她超越行为与观点,先看到自己的感受与渴望,也看到女儿的——

▲示意图,与本文无关。(图/记者一中摄)

女儿是孤单、挫折的吧,每当她想与妈妈分享,立刻被妈妈以各种「我们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否定,女儿内在深处想被妈妈接纳、认可、理解的渴望因此落空,只能在网路、衣着、交友上得到慰藉了。

「那么,我该怎么做呢?」

这需要体验,我们立刻来个角色扮演:她扮演女儿,我扮演妈妈,由她安排常遭遇情境,我们模拟对话。对话结束后,我问她有何感觉,只见她轻轻点头,若有所悟:「我觉得自己被看见了,不孤单了。」

「妳认为这是怎么发生的呢?」

思索了一会儿,归纳出三点——

一,对话时,我总是注视着她,她感觉自己是被尊重的。二,她讲话时,我总是专注倾听,并不打断,也未反驳,她感觉自己的声音被听见了。三,我在感受而非观点的层次与她对话,她觉得自己被接纳了。

她说完后,随即将这些体会写在笔记本里。看到她如此认真,我的敬意油然而生,忍不住再补充一句,才结束这次的谈话

「妳可以不认同女儿的行为和观点,但妳可以接纳她的各种感受。」★罗志仲,教育工作者,更多文章请连结「陪伴。内在小孩数位专栏。★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全部转载!您有妈妈经、爸爸经想大声说吗?《ETtoday东森新闻云》亲子版欢迎您来分享育儿心得,来稿请寄「parenting@ettoday.net.tw」,并请注明「个人简介」。本报保留筛选、修改权限,文章登出不另行通知,不便之处敬请见谅。